-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祝允明对八大山人书法理念的影响
明代书家祝允明,诸体皆工,尤其以草书成就最高,其好友谢雍曾跋“祝京兆草书为国朝第一”。祝允明作为明代的书中魁首,其书学理论与其书法创作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深受时人推崇。祝允明的书法创作推动了明代后期文人书法的发展,同时也对后世尤其是明代中后期的许多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八大山人作为明末清初逃禅逸世的遗民书画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被誉为“国朝第一”的祝允明的书学思想影响。
一、沿袭晋唐,化为己用
祝允明的书法成就离不开年少时的扎实功底,他曾在《写各书体与顾司勋后系》自述“绝令学近时人书,目所接皆晋唐帖也”〔1〕。其早年师法晋唐名家作品,尤擅行楷,如《唐宋四家文卷》中《燕喜亭记》楷法取于晋唐法帖。文徵明在此卷后跋文中提到“于时专法晋唐,无一俗笔”,由此也可见祝氏早年将晋唐法帖作为直接学习的对象,并打下牢固的基础。
如《临魏晋唐宋人书》作于明弘治七年(1494),其时祝允明35岁。该作品中祝氏对范本的临摹,从范本笔法到结构等一一研习,把握精准。祝允明在《奴书订》一文中表示“学为贤人必法渊赐”〔2〕,指出要向前人学习,效法先贤。他师法古人的思想,也对其书法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他进一步阐述“沿晋游唐,守而勿失”〔3〕,指出书学应沿袭古代的法度,遵守并奉行书之法道,做到不迷失自我。他认为师法先人,继承传统与书法创作出新之间并非对立关系,需要辩证地看待书学上的尊崇传统的问题。祝氏所言学书“沿晋游唐”,强调宗法之重要性,要传承书法艺术的核心理念,就要师法前人。无论是晋唐,抑或宋元,总而言之,古代经典法书都是他学习的对象。诸如祝允明临作《洛神赋十三行》此类作品,从中可以看到祝允明的临摹深得范本之意味。
祝允明曾谈到“今效诸家裁制,临书以意构之尔”〔4〕,认为在模仿前人书法作品时,应该采用意临的方法,进行作品的构筑。祝允明在书法创作中,确实依照他的这种思想施行。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云“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5〕。祝允明对于法帖不仅能依照范本进行临习,而且可效仿前人的不同书风而进行自我创作式的摹写。他在《题祝希哲真草千字文》中曾赞“晋唐则晋唐矣,宋元则宋元矣”。祝氏意临的书法作品师法先贤却不受范本的约束,如《临王羲之册》《临王献之廿九日帖》《忆摹赵文敏书唐寅集七十首》《临魏晋唐宋诸家帖册》《临米芾元日明窗帖》等,把握其技巧,并化为己用。姜夔在《续书谱》中提到“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书法技巧与书法家精神的贯通,对于书法艺术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在对临摹原作的高度把握下,书家将原作风格技巧与自己情致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创作出具有书家风骨的作品,其中不仅蕴含了原帖的精神,而且体现了临摹者的风貌。
在书之取法上,八大山人也沿用了祝允明“沿晋游唐”的书学思想。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上,其早期作品注重以古为师,中后期作品融法度于己身,也达到了祝氏所提出的“守而勿失”的准则。清代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评论其作品“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宋代以降,唐楷法帖已经成为学习书法的入门范本。八大山人《节临褚遂良圣教序》也能窥见其对唐楷写法的研习。《传綮写生册》是顺治十六年(1659)八大山人34岁时所作,其册上欧体楷书严谨整饬,结构匀称。八大山人所临数幅《临河序》作品,能够较翔实地体现八大山人书法的临摹及创作,从中亦可窥见其取法前人,并大量研习法帖。其所刻“禊事”“禊园”“晋字堂”等印章,也无不透露出他书法中对魏晋风度的浓厚兴趣。
在师法古人基础上,八大山人也进行了意构临帖的实践。与《石鼓文》的规范、严整不同,八大山人《临岣嵝碑·石鼓文并释文册》多了几分飘逸与洒脱,在大篆中融入行、草的笔意,圆转处活泼而不呆板,结体较为方整又富于变化,字体大小不一。此作即其仿效石鼓文的笔意、神气,并融合了自我精神进行的再创作。荣格曾这样解释艺术作品:“真正的艺术作品的基本要义就在于:它成功地摆脱了个人的局限,走出了个人的死胡同,自由畅怀地呼吸,没有个人那种短促气息的样子。”〔6〕八大山人《临古诗帖册》《临兴福寺半截碑册》等书法作品恣纵放荡,动转欹侧,彰显情性。在临帖作品中,他挣脱了范本的束缚与局限,真正形成了其书法作品的特殊意趣。他的意临作品建立在扎实的书法功底之上,对其所临原帖取其精神而以己意重构,可以说是祝氏“临书以意构之尔”的再现。
八大山人在题画诗中写道:“法法不宗而成,笔墨名家奚感?”其所言不遵守法度,也并不是对传统书法理念的否定。晋唐以降,书法艺术法度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蔓延发展。苏轼《论书》有云“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非刻意的创作过程更有利于书家的自由发挥。八大山人对于以古为师,但不拘泥于法度的书法观是相当认同的,这也一定程度上促使八大山人摆脱诸多范本的束缚,确立其独特书风。他在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KDW127-12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使用说明书资料.pdf VIP
-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第2框《滋养心灵》教学课件(2024秋).pptx VIP
- 5.5导学ppt:指导老年人的营养膳食 (1)课件讲解.pptx VIP
- 手术区域皮肤消毒PPT大纲.pptx VIP
- 韦德韦诺VDF650系列通用型变频器用户手册.pdf
- 个人简历——【标准模板】.doc VIP
- 2025年安全生产费用提取 和使用管理制度(4篇).pdf VIP
- 高中物理教师职业发展计划.docx VIP
- 2024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docx VIP
- 密闭式静脉输血操作技术.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