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与文徵明交游考略.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祝允明与文徵明交游考略 一 明代中叶弘治年间(1488ü 1505),祝允明先与都穆以古文辞名吴中,稍后则有文徵明、唐寅亦追随其中。几位友人不间时日,诗酒唱酬,悠然自得而又深相契合〔1〕。弘治十年(1497)前后,吴中另一位青年才俊徐祯卿亦加入了他们的群体,相从谈艺,时人遂有将祝、文、唐、徐号为“吴中四才子”之说,众人的名声在这一阶段可谓日盛于吴中。 祝允明于年龄上长文徵明、唐寅十岁,长徐祯卿十九岁,然他们之间皆以同辈相交,无年龄之隔。其中徐祯卿于弘治十八年(1505)及进士第后,即于京师任职并从李梦阳等人游,与允明之交往日少,后又因早卒于正德六年(1511),故其与祝允明之间的交往具体事迹,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并不是很多。而文徵明、唐寅则大为不同,他们是祝氏一生中交往时间长久、来往频繁且相知颇深的两位重要友人,祝、文、唐等人亦为明代中叶吴门书画家群体之崛起并引领时代发展主流的核心力量。 文徵明,苏州府长洲县人,初名壁,字徵明,42岁即正德六年(1511)后,以字行,并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又自号衡山。生于成化六年(1470),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文徵明一生在诗文、书画等方面皆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名满海内外,当代英国学者柯律格先生在《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中将其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琪罗相比拟〔2〕。然而,文徵明却与他的亲密友人祝允明一样,在科举之路上受尽挫折,屡战屡败,甚至比祝氏更加失意的是,从弘治八年(1495)亦即26岁起,到嘉靖元年(1522),其已53岁高龄时,先后九次乡试皆落第,连个举人身份皆未取得。嘉靖二年(1523)因有友人将其荐之于朝,通过吏部考试得授而得授翰林待诏一微职,参修《武宗实录》。文氏于京师,每受朝廷礼仪约束,又因出身卑微而受阁僚排斥甚至嘲讽,深感党争丑陋、仕途险恶,遂于嘉靖四年三月起(1525),三次上疏乞归,后于次年十月得准致仕,并于嘉靖六年(1527)三月回到苏州〔3〕。 二 文徵明幼年时,大多数时间应皆随侍其父文林于永嘉、博平等地,成化二十一年(1485),返吴后先与唐寅、都穆等友人订交,并从都穆学诗。成化二十二年(1486)至二十三年(1487),又随父文林于滁州。弘治元年(1488),其19岁时归吴,并入学为邑生。弘治二年(1489),文氏与祝允明、都穆、唐寅等倡古文辞,故于允明之相交,即应在此之前不久。 [明]文徵明 沧溪图卷 31.7cm×139.5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徵明写《沧溪图》。钤印:徵明(白) 与祝允明、唐寅等友人的任诞自放全不相类,文徵明秉性端方,乐淡薄,不饰容仪,不近女妓。祝允明、唐寅、钱同爱等往往跅弛自喜,数次强嬲之,文氏皆不为所动,然异规齐尚,亦无间言。由于文、祝等人之间有着共同的文艺趣尚,各有才华且相互推服,故他们身上存在的性格及生活小节差异,并未影响到他们的相互交往及友情。文嘉为其父所撰《先君行略》中记述: 时南峰杨公循吉、枝山祝公允明,倶以古文鸣,然年倶长公十余岁,公与之上下其议论,二公虽性行不同,亦皆折辈行与交,深相契合。或有问先君于祝君者,君曰:“文君乃真秀才也。”〔4〕 另外,祝允明的岳父李应祯曾为文徵明的书法老师,与祝氏交往密切的其他几位长辈若沈周、吴宽、王鏊等人同时也为文徵明的书画或诗文老师,这些特殊的客观因素与人际网络,促使祝、文二人的友情从交往之始即非同一般。从事实情况来看,祝允明、文徵明也正是在这些长辈的共同教导、庇护及影响下,加之自身的禀赋及努力,共同成长为明代中叶吴门书画家群体中新一代的领袖人物。 祝允明与文徵明之间还有一层特殊的关系在既往的史家论述中从未提及。祝允明舅父徐铸尝娶昆山夏昶之女为继室,而文徵明之妻吴氏为昆山吴愈之女,吴愈之妻亦即文徵明的岳母夏氏亦为夏昶之女。吴宽所撰《吴叙州妻安人夏氏墓志铭》中云:“叙州太守吴君惟谦有贤配曰安人夏氏,太常卿仲昭之女五人,长适承事郎王铭,次适乡贡进士陆伸,次适长洲县学生文壁,皆安人出。”〔5〕黄佐为文徵明卒后所撰墓志铭中亦言:“夫人昆山吴氏,河南参政吴愈之女,其母夏氏,出太常夏昶。”〔6〕故而,祝允明的舅母与文徵明岳母本是姊妹,由家族辈分而论,祝允明、文徵明实亦同辈之人。由此也可窥见明代中叶吴门文人之间关系着实错综复杂,而我们考察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当时整体的文化氛围时,则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客观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在日常的游宴唱和或书画酬酢中,祝允明、文徵明或与长辈及其他好友一起频繁出入于当时吴门的各类交游场合,或二人单独之诗文唱答,佳作互赠,奇文共赏,或应友人之邀联袂出场,共同为之作书绘画。若弘治十八年(1505),允明曾与文徵明会与城南,互有诗歌赠答,其中文徵明诗云: 其一 胜游何幸托诸君,野鹤山鸡漫着群。凉逐暑光随雨退,笑将乐事与忙分。 剧谈未可无车胤,识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