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1
22定义: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起病于儿童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发病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2
33临床特征1.一般特征2.抽动分类3.共患病3
44一般特征起病年龄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一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4
55抽动分类5
66共患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 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6
77诊断1.诊断方法2.临床分型3.诊断标准4.诊断流程7
88诊断方法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而体格检查包括精神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也是必需的,检查目的主要在于排除其他疾病。(主要是排除基底神经节等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如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及其他器质性锥体外系疾病) 8
99临床分型短暂性TD慢性TD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 迟发型TD难治性TD继发性TD9
1010继发性TD遗传因素(如唐氏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感染因素(如链球菌感染、脑炎、神经梅毒、克一雅病等)中毒因素(如一氧化碳、汞、蜂等中毒)药物因素(如哌甲酯、匹莫林、安非他明、可卡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因、拉莫三嗪等)其他因素(如卒中、头部外伤、发育障碍、神经变性病等)10
1111诊断标准(1)短暂性TD:①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②抽动1 d发作多次,几乎每天发作持续时间至少4周,但不超过1年;③既往无慢性TD或Ts病史;④18岁以前起病;⑤TD症状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后脑炎)所致。11
1212诊断标准(2)慢性TD:①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但在病程中不同时出现;②抽动每天发作多次,可每天发作或有间歇,但间歇期持续不超过3个月,病程超过1年;③18岁以前起病;④TD症状不是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后脑炎)所致。12
1313诊断标准(3)TS:①在病程中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而不必在同一时间出现;②抽动可每天发作多次(通常为丛集性)或间歇发作,但间歇时间不超过3个月,抽动病程在1年以上;③抽动的部位、次数、频率、强度和复杂性随时间而变化;④18岁以前起病;⑤抽动症状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后脑炎)所致。13
1414诊断流程14
1515治疗1.药物治疗2.非药物治疗3.共患病治疗15
1616药物治疗①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硫必利、阿立哌唑②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常用可乐定为α2受体激动剂,特别适用于共患ADHD的TD患儿;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可用于TD+强迫障碍治疗。④其他药物:氯硝西泮、丙戊酸钠、托吡酯等药物具有抗TD作用,16
1717药物治疗17
1818非药物治疗(1)心理行为治疗:心理咨询:消除病耻感,避免过分关注抽动症状。行为治疗:习惯逆转训练、暴露与反应预防、放松训练、阳性强化、自我监察、消退练习、认知行为治疗(2)神经调控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脑电生物反馈和经颅微电流刺激等神经调控疗法, 18
1919共患病治疗(I)共患ADHD(TD+ADHD):是最常见的临床共患病 ①首选可乐定,同时具有抗抽动和改善注意力的作用 ②托莫西汀不诱发或加重抽动,也适用于共患ADHD的TD患儿。 ③现主张常规剂量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硫必利)与小剂量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常规用量的1/4~1/2)合用,治疗TD+ADHD,可有效控制ADHD症状,而对多数患儿抽动症状的影响也不明显。19
2020共患病治疗(2)共患其他行为障碍: 如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等,在治疗TD的同时,应采取教育训练、心理干预、联合用药等疗法。20
2121谢谢大家!2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