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含答案).pdfVIP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 《昆明的雨》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辟邪(xié) 饱涨(zhàng) 牛肝菌(jūn) B.鲜腴(yú) 炽(zhì)红 黄焖(mèn)鸡 . . . . . . C.绿釉(yòu) 吆(yāo)喝 密匝(zā)匝 D.篱(lí)笆 缅(miàn)桂 花骨(gū)朵 . . . . .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蟹肉 辣椒 炽红 火碳 B.绿釉 瓷杯 寡妇 功夫 C.草茎 碟子 菌子 旺盛 D.厌烦 缅甸 乡愁 鸡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说起演戏真是滔滔不绝,直叫主持人张目结舌。 .... B.初春,云南昆明的杜鹃正值盛开之际,密集的杜鹃花灌木丛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花海”。 .... C.这片昆明的花海呀,美得让人故步自封。 .... D.读书,仿佛与许多境界高、情味深的人交友,从他们的文字里,我们能获得许多人生经验。 ..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D.昆明的雨季是如少女的眼睛般明亮的,丰满而使人动情的。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B.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C.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D.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 ②汪曾祺博学多识,兴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③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 听流水潺潺,不是更能让人忘掉精神疲惫吗? ④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式,追求心灵的愉 悦、净化和升华。 ⑤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A.③①⑤④② B.③⑤④②① C.②③①③⑤ D.②①④③⑤ 1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昆明人家挂仙人掌以辟邪是一种习俗,倒挂着的仙人掌能存活开花则体现了昆明雨季空气的湿润。 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不是连续地下。 C.作者将昆明火炭梅与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对比,突出前者的味美。 D.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颇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8.名著阅读。 ①它常常在太阳焦灼中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薄翼宽阔而又轻柔,如轻纱、面膜一般,轻轻地拖曳着; 前腿形同臂膀,伸向半空。 ②平时休息的时候,它只是将所有的武器蜷缩在胸口,那个样子看上去不但没有什么攻击性,甚至会让人 觉得它是一只衷心祈祷的小昆虫。 以上两段文字选自《 》,是法国昆虫学家 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 著。文字中的“它”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式思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考试资料,一手资源,亲自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