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第十九讲 免疫缺陷病.pptVIP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第十九讲 免疫缺陷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AIDS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可达2-10年或更长 AIDS早期症状: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慢性腹泻、进行性体重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 典型临床表现: 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囊虫,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等 伴发肿瘤:Kaposi肉瘤 神经系统异常 * HIV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HIV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概述 2、HIV的结构及基因组成 3、AIDS的发病机制 4、预防和治疗 * HIV病毒 病毒特征: 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分HIV-1和HIV-2两型; HIV-1为全球致病主要病原; 直径100~140nm; 由病毒核心和外膜组成。 * HIV-1 budding from cultured lymphocyte * HIV结构的蛋白组成: 核心蛋白:p24、p17、p12,逆转录酶、RNA、蛋白酶等。 包膜蛋白:gp41(跨膜蛋白) gp120(外膜蛋白)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的结构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的结构 胞膜:来源于宿主 两种糖蛋白: gp160 gp120 and gp41 gp41是一个穿膜蛋白,而gp120则在膜外侧, 以非共价键与膜相连,是一个膜外侧的周围蛋白 ENV 基因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的结构 群特异性抗原 p17: 内表面 - 豆蔻酸基团 p24: 核壳体 p9: 与RNA相连的核蛋白 GAG 基因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的结构 酶 多聚酶(逆转录酶) 整合酶 蛋白酶 POL 基因 *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概述 2、HIV的结构及基因组成 3、AIDS的发病机制 4、预防和治疗 * ⑴、HIV侵入免疫细胞的机制 HIV侵犯细胞: CD4+细胞 (CD4+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DC,神经胶质细胞等) CD4分子是gp120天然受体 Gp120构型改变,gp41暴露 Gp41插入靶细胞膜,病毒核心进入 HIV在靶细胞内复制 * ⑴、HIV侵入免疫细胞的机制 协同受体与HIV感染 CCR5 是一种趋化因子受体 带有纯合子突变CCR5 分子的细胞不被HIV感染 高加索人种中有百分之一 非洲没有 带有杂合子突变CCR5分子的个体,其发展为AIDS较缓慢 17% 高加索人 2%非洲人 * HIV侵入免疫细胞的机制 CD4 CD4 CD4 HIV CCR5 CCR5 趋化因子 突变 CCR5 macrophage * HIV侵入免疫细胞的机制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的生活周期 * ⑵、 HIV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 CD4T细胞 AIDS患者体内CD4T↓,导致CD4 /CD8比例倒置,正常比值1.7,而AIDS患者0.5 CD4+细胞 300个/μl:出现症状 CD4 +细胞 200个/μl:恶化 损伤机制 HIV直接损伤靶细胞 HIV间接杀伤靶细胞 * ⑵、 HIV损伤免疫细胞的机制 CD8T细胞 B细胞 多克隆激活→高Ig血症、self-Ab 巨噬细胞 * 巨噬细胞 - The Trojan Horse 病毒可能通过精液中的巨噬细胞感染患者 HIV的感染导致细胞因子的产生 血管外的巨噬细胞是HIV的储存→将病毒运输到不同器官 (大脑) 非增殖的成熟巨噬细胞可长时间持续产生HIV而不被病毒杀伤 * ⑶、HIV逃逸免疫攻击的机制 HIV表位序列变异 巨噬细胞和DC的庇护作用 潜伏感染 *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概述 2、HIV的结构及基因组成 3、AIDS的发病机制 4、预防和治疗 * AIDS的免疫学诊断 HIV抗体阳性是诊断的先决条件,最早在感染后二周,最晚三个月会转阳性。CD4细胞数测定和病毒载量测定是目前判断病情进展的最好方法。 HIV抗体检测:初筛试验用ELISA(主要检查P24抗体和GP120抗体),如两次阳性再进一步做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 检查9种主要的HIV抗原蛋白)予以确证,如仍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 AIDS的预防 宣传教育 控制并切断传播途径 AIDS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血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AIDS的高危人群 男性同性恋者 静脉吸毒者 女患者所生婴儿 有异性HIV性伴侣 * AIDS的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抗HIV的药物 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 * 免疫缺陷病治疗原则 抗感染 免疫重建:骨髓移植、胸腺移植或干细胞移植(相同的HLA配型) 基因治疗:转基因治疗 免疫制剂:如IFN-? * Any questions? Sca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