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社会风气.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汉末年的社会风气 关于古代战争和王朝更迭的文献现存的不少,不过,若是说起关于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气,就很少有文献探讨了。小子观三国,除了对壮观的战争场面大呼过瘾外,对于几个细节有些感触,我认为这些细节对于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生活状况,特别是社会风气问题,大有帮助。第一个细节就是董卓专权时,司徒王允借“寿宴”之名宴请群臣。席间,王允突然痛哭起来,众官不解,忙问缘故。王允解释说,今日本非他的生日,他只是借“做寿”之名想和大家相聚罢了,因怕董卓起疑心,故设此托辞。接着又说自己家世代食汉禄,受皇帝大恩久矣,现在年少的汉献帝被董卓挟持,眼看江山不保,自己却无能为力,故而痛哭。王允说到此,下面百官也都哭了起来。第二个细节,曹操冒着极大危险刺杀董卓,不想险些败露,只得逃往别处,虽然董卓下令全国通缉,然而先是陈宫弃官相随,后是吕伯奢大义容留,孟德竟安然逃回家乡。从上面两个细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东汉末面虽然政治上乱得一塌糊涂,其社会风气却不失古风。 虽然有不少人认为社会风气是给人看的,换句话说有点“表面功夫”的意思,其实不然。社会风气恰恰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整体素质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在曹操之前,也有个叫伍孚的官员想要在上朝时刺杀董卓,不幸事未成反被其所杀。为什么有王允这样的高级官员为大汉朝的江山落泪。为什么伍孚、曹操前仆后继地要刺杀董卓。很简单,汉朝是十分尊崇儒家思想的,而儒家思想中的“忠孝”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上至高级官员,下至普通百姓全都行“忠孝”,领导干部带头,老百姓自然就会跟着做,像陈宫、吕伯奢等人无不认为曹操所做的是都是行大义的事,所以他们就要挺身而出保护行大义者。汉朝的封建统治者提倡“忠君”思想,当时的人这样做完全可以理解。反观今日,上到全球公司,下到中小企业,还有多少管理者能在企业面临困境时能如此。上到一些领导干部,下到普通百姓,还有什么能恢复那样的社会风气的力量。小子认为,大汉朝是不需要什么宣传机构的,人人如此,则社会就自然和谐了。 分享:

文档评论(0)

scj11221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1122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