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燕南赵北地理问题的再认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燕南赵北地理问题的再认识 历史上,“燕南赵北”的划分主要是由于许多洼地形成的自然屏障,而太行山以东的许多河流以东的汉中东部。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修筑的战国燕南长城,成为此后这一划分的人为因素,对燕地、赵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具有重要意义,白洋淀所属的冀中地区成为燕赵文化融合的前沿。有关燕、赵文化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对其形成,区域特征,文化风格,逮至传承与延续、融合与发展、分合与变异等均有所论及;对与之相关的燕南长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长城的分布、走向、结构等的本体研究;涉及到燕赵地理环境的论述,侧重从宏观角度加以考查。本文试就冀中洼地白洋淀这一地理分野之于燕赵历史人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摭谈一二。 一、 《公孙浚墓志》容城县北地 “燕南赵北”源自“燕南垂,赵北际”的记载,语出王粲《英雄记》:“先是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瓒以易当之,乃筑京固守。”卷8裴注随后成书的《后汉书》亦有类似记载:“瓒破擒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卷73称“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数十层,积谷三百万斛,食尽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卷4。易京位置,一说“在鄚县西北三十里”卷66;一说在今雄县西北;一说位于今容城县平王乡东北昝岗村。所处位置大致相同,至今基址依稀可辨。 “燕南赵北”连称始见于北周庾信所书慕容宁碑:“燕南赵北,若(弱)水将通,九部可勒。诗曰:‘文茵畅毂’。又曰:‘虎韔镂膺。’”卷10“若(弱)水出旄牛徼外九部九州岛,谓将勒勋于九州岛也”卷15。虽然“燕南赵北地角天涯”卷3,但正所谓“燕南赵北,实为天府,拥节杖旄,任当连率,柔之以德,导之以礼”卷1,对于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尤其纷乱战争时代,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荆轲刺秦,一路向南,弃舟登岸转道西行之际,好友高渐离为其击筑,荆轲和乐而歌“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地,恰此燕南赵北的南易水、白洋淀边,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康熙皇帝在白洋淀有“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卷9之句,“今涿、易南,古所谓‘燕南赵北’也”卷首。乾隆途经白洋淀时也不禁抒怀:“我爱燕南赵北间,溪村是处碧波环。若教图入横披画,更合移来几迭山。”卷22其“大堤回望见雄城,驻跸燕南赵北营。一宿已看分两国,尔时政令若为行”卷95。均典出《公孙瓒传》所记史事。昔日“燕南”、“赵北”两分天下,今日寄情抒怀,充满“天下一统”的自豪,而“燕南赵北”无疑成为对白洋淀区域地理位置的恰当表述,“燕赵”很自然的成了河北省的别称。 二、 保守霸国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气候逐渐变得干凉少雨,冀中原被洼淀占据的地区裸露为肥沃的洼地平原,周天子与各诸侯国的权势分割渐次此消彼长,严寒使燕山代北的生产生存条件进一步严酷,内部分裂割据状况日渐加剧与北方游牧民族进一步内迁的要求相应相和,造就了春秋战国时期迁徙、冲突、纷争、整合的变革时代。在冀中平原,依据河流湖泊的分布及诸侯国彼此的势力消长进行分配,曹、滱、涞、易等诸水汇注白洋淀,向东由大清河与东淀、文安洼相连,这正是战国燕、赵的分界。大致于南易水(今瀑河)及以北,今白洋淀北堤包括渥城(今安新县新安镇)在内,向东至大清河以北,属燕;而赵国拥有的是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北部和对应的太行山东麓沿南易水南岸向东,包括葛城(今安新县安州镇)部分,大致白洋淀容城、雄县、霸州以南,文安、大城一线以西,包括白洋淀、文安洼,属赵。“瀛州河间郡,今(宋)理河间县。……春秋时属晋,在太行之东,又为晋东阳地。七国时,三家分晋,为赵地,亦燕赵二国之境”卷66,所言不虚。 战国时期,今白洋淀区域所涉列国以燕、赵为主。中山位临白洋淀上游太行山东麓平原,与燕界西南端接壤,东西南三面处于赵国包围之中,成为其腹心之患,实力远不及燕赵。中山公元前506年建国,先后以中人城(今唐县西北粟山)、顾(今定州市)、灵寿(今平山县三汲附近)为都,属“千乘之国也”卷33。于其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也能“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 “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之所居也”卷3。在战国诸雄中,位于魏之北,燕之南,韩之东,齐之西,居民兼诸国之民,故称“杂民”。但“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卷69。具体的“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高阳、鄚、州乡;东有广平、巨鹿、清河、河间,又得渤海郡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卷28下。时为强国之一。 燕“南有涿郡之易、容城、范阳”,相较于赵,燕“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强国也”卷29。“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但燕“东有朝鲜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