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重点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 案)
重庆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且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 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农村生 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必 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体现了 深刻的生态内涵。从内容上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新农村建 设的方方面面,而美丽乡村建设则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从发展秩序来看,二者都是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从而实现 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 瓶颈,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GDP至上的发展观 和政绩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 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摘编自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一解析“美丽 乡村”的生态意蕴》)
材料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在这春风激荡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 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序幕。
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 然的法则,借力一年一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加强生态 保护,深挖民族特色,有效地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山地旅游发 展。
D. “而琴见轻矣”和“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中的 “见”字的含义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是一篇赠序,其内容往往是叙友谊、道别情、表祝愿, 但这篇却写得别开生面,全文围绕“琴”,款款叙述,情真意切。
B.有感于好友杨真的仕途坎坷、体弱多病、内心不快以及所在 之地的缺医少药,作者直接表达了对杨真的不舍之情与劝慰之意。
C.材料一语言形象生动,运用了比喻、联想等一系列手法,由 浅入深,由表及里,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D.薛易简在《琴诀》中提出弹琴要心无杂念,奏出心灵之声, 与人的内心深处相互沟通,这样的琴论在今天仍能给人以多种启示。
. (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 不平。
(2)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
. (3分)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古琴曲的作用,《琴诀》中薛易简 的观点在材料一中有哪几方面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①
张孝祥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千里江 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②看遨头③。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 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④,聊复此淹留。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到桂林以后, 在中秋节赏月时写的。此前他得北伐名将张浚拳荐,领建康留守。遭 秦桧排挤,张浚病故,张孝祥先被黑归芜湖,后被调到桂林。②扶路: 沿着旧路。③遨头:此指太守。④老子兴不浅:《晋书?庾亮传》载: “亮在武昌,诸佐吏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亮至,诸人将起避之。 亮徐日: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入手应题,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呼应“桂林中秋”,而后 进入对去年的追忆。
B.上阕后五句运用虚写,描绘了去年在建康赏月的情景,景物 壮丽,场面热闹。
C.尽管时空已变,但诗人觉得明月依旧,再次登楼,平添了几 许人生感慨。
D.词人运用典故,以老子自居,表现了他面对眼前之景意兴阑 珊的心情。
. (6分)请简要分析“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和“楼下 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各自运用的艺术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 ”两句展示出作者
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2)杜甫《登高》中“, ”两句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
运结合在一起,刻画了一位满头白发、衰颓失意的老人形象。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写到了作者与友人
乘着轻舟穿行于江面,举起杯盏相互劝酒的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文文字运用I (本题共三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社交媒体时代,关于病毒毒性的热议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