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指标法的建筑物理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pdf

基于指标法的建筑物理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5 卷 第 2 期 震灾防御技术 Vol. 15 ,No. 2 2020 年 6 月 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Jun. ,2020 成蕾,李碧雄,2020 .基于指标法的建筑物理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震灾防御技术,15 (2 ):260—273 .doi :10.11899/zzf 基于指标法的建筑物理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1 成 蕾 李碧雄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深地科学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5 ) 摘要 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是科学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的基础,房屋建筑作为面大量广的承灾体, 众多学者对建筑物理脆弱性指标模型进行了研究。基于单灾种和多灾种 2 个维度,针对指标模型构建 的各环节,全面梳理了几种典型单灾种物理脆弱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情况,发现指标选取理论 依据不明确,模型构建主观性较强,不能准确表征建筑特点与抗灾能力间的内在联系。系统总结了多 灾种指标体系和耦合物理脆弱性指标模型研究现状,发现多灾种之间及其对承灾体影响的复杂耦合效 应在现有指标模型中未得到充分体现。研究结果表明,明晰指标依据、优化模型构建是提升单灾种物 理脆弱性评估准确性的关键;改进脆弱性耦合模型、拓展综合脆弱性评估方法是健全多灾种脆弱性评 估研究的核心。 关键词:物理脆弱性 指标模型 单灾种 多灾种 耦合效应 综合脆弱性 引言 灾害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脆弱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史培军,2002 ,1996),通 过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减少灾害损失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且承灾体脆弱性分析是灾害 风险评估和灾害预测的核心内容。因此,脆弱性研究成为灾害科学的基础问题。脆弱性内 涵如下:①对于脆弱性构成要素,灾害学通常认为脆弱性包括暴露度、易感性和适应能力 (Inter 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DB ),2011 );②对于承灾体固有属性,国际减灾战略 认为承灾体脆弱性由社会、经济、物理和环境构成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2004 ), 构成要素由社会经济、物理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和 决定。结合各类研究观点,总结脆弱性概念模型如 图1。本文主要讨论承灾体脆弱性物理维度,即物理 脆弱性,从建筑结构安全角度评估承灾体在灾害作 用下的承灾能力。物理脆弱性评估完成后可结合其 图 1 脆弱性概念模型 他维度完成灾害脆弱性评估,为灾害风险评估服务, Fig. 1 Conceptual model of vulnerability 从而进一步为降低灾害风险、灾后恢复重建提供评 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4503 ) [收稿日期] 2020-01-06 [作者简介]成蕾,女,生于 1996 年。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E-mail :573221279@ 万方数据 2 期 成蕾等:基于指标法的建筑物理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 261 估决策依据,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常用评估物理脆弱性的方法有破坏概率矩阵、脆弱性曲线、指标体系法等(Papathoma-Köhle 等,2017 ),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破坏概率矩阵由不同等级强度的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破坏比 例构成(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树对根的情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