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海南部近十年蟹类资源调查.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海南部近十年蟹类资源调查 台湾北口以外的东海南海受到台湾热流和大陆径向流的影响。大海条件复杂,生物资源丰富。有许多种类的螃蟹。这是许多螃蟹产卵和寻找食物的重要场所。对于该调查海区及邻近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生物量分布特点的研究,叶孙忠等曾作过报道 。本文主要根据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在东海南部海域开展各季度月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以及1989~1990年在闽东北外海渔业资源调查等相关资料,比较了近十年来年蟹类数量分布与主要渔获种类的变化,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该海域蟹类资源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1 调查站位和相对重要性指标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开展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虾类资源定点调查资料,调查站位采用均匀网格状布设,每隔经纬度30′设置一调查站位,共30个探捕调查站位(图1),水深范围为35~133 m。每调查站投网拖曳1 h,取全部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并计数、称重每一个种的尾数和重量。用单位时间的渔获量表示虾类资源密度指数。本调查海域和调查方法与1998~1999年度调查基本相同。分析、测定按照《海洋调查规范》进行。 相对重要性指标IRI=(N+W)×F,其中,N为某个种类的尾数在总渔获尾数中所占的百分比(%);W为某个种类的重量在总渔获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比(%);F为某个种类在拖网总次数中出现的频率,即出现站位数与总调查站位数之比。 2 结果 2.1 蟹科类型分布 根据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在东海南部海域开展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及1989~1990年在闽东北外海渔业资源调查等相关资料整理分析,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共有66种,隶属于15科,39属。其中以梭子蟹科(Portunidae)种数最多,有4属,20种,占总种数30.3%;其次为长脚蟹科(Coneplacidae),有4属,9种,占13.6%;蜘蛛蟹科(Majidae),6属,7种,占10.6%;玉蟹科有5属,6种,占9.1%;此外还有贝绵蟹科(Dynomenidae)、鬼蟹科(Dromiidae)、人面蟹科(Homolidae)、蛛形蟹科(Latreillidae)、蛙蟹科(Raninidae)、关公蟹科(Dorippidae)、馒头蟹科(Calappidae)、菱蟹科(Parthenopidae)、盔蟹科(Corystidae)和扇蟹科(Xanthidae)等种类(表1)。 2.2 钓鱼收入由 2.2.1 主要渔获种类 本次调查蟹类渔获数量占总渔获数量的5.2%,平均密度指数为525.8 ind/h。其中,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渔获数量最多,占蟹类总数量的42.1%;其次为银光梭子蟹(Portunus argentatus),占蟹类总数量的30.9%;再次为矛形梭子蟹(Portunus hastatoides)和光掌蟳(Charybdis riversandersoni),分别占7.2%和3.7%;其它种类渔获数量所占比例不大。 2.2.2 主要渔获重量的季节分布 本次调查蟹类占总渔获重量的10.7%,平均密度指数为4.4 kg/h。其中,光掌蟳渔获重量最高,占蟹类总重量的19.6%;其次为双斑蟳,占蟹类总重量的19.4 %;再次为卷折馒头蟹(Calappa lophos)占蟹类总重量的10.5%、银光梭子蟹和武士蟳(Charybdis miles)各占7.6 %,其余种类渔获重量所占比例较低。除秋季,卷折馒头蟹、武士蟳渔获重量居首位外,其余季节均以光掌蟳或双斑蟳居第一位。 与1998~1999年相比(图2),渔获重量占绝对优势的种类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降幅48.4个百分点。光掌蟳、双斑蟳数量明显增多,取代细点圆趾蟹成为最主要渔获种类,其余种类如卷折馒头蟹、银光梭子蟹、武士蟳等所占比例变化不大。 2.3 资源密度的时空变化 从本调查海区各季度蟹类资源密度指数分布变化看,春、夏、秋平均密度指数差异不大,夏季最高,平均密度指数为6.06 kg/h;其次为春季,平均密度指数为5.29 kg/h;再次为秋季,平均密度指数为4.21 kg/h;冬季是资源密度指数最低的季节,平均密度指数仅为1.80 kg/h。与1998~1999年相比(图3),除秋季高于1998年外,其它季节都较低。 本次调查蟹类资源密度指数分布空间分布差别明显,最高密度(30.70 kg/h)于春季出现在27°30′N、124°30′E附近海域,最低密度(0.02 kg/h)出现于秋季27°30′N、124°30′E附近海域(图4),同时,蟹类生物量分布与水深有较大的关系,以水深100~110 m海域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