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及低压侧电网接入技术.pptVIP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及低压侧电网接入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岛效应现象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1)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无法控制,可能会用电设备造成损坏; 2)孤岛中的线路仍然带电,会对维修人员造成人身危险; 3)当电网恢复正常时有可能造成非同相合闸,导致线路再次跳闸,对光伏并网逆变器和其他用电设备造成损坏; 4)孤岛效应时,若负载容量与光伏并网器容量不匹配,会造成对逆变器的损坏。 从用电安全与电能质量考虑,孤岛效应是不允许出现的;孤岛发生时必须快速、准确地切除并网逆变器,由此引出了对于孤岛效应进行检测控制的研究。 本文档共54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20点56分 孤岛效应的检测一般分成被动式与主动式。 1)被动式检测是利用电网监测状态 ( 如电压、频率、相位等 ) 作为判断电网是否故障的依据 。如果电网中负载正好与逆变器输出匹配,被动法将无法检测到 孤岛的发生。 2)主动检测法则是通过电力逆变器定时产生干扰信号,以观察电网是否受到影响作为判断依据 ,如脉冲电流注入法 、输出功率变化检测法、主动频率偏移法和滑模频率偏移法等。 3)它们在实际并网逆变器中都有所应用,但也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当电压幅值和频率变化范围小于某一值时,频率偏移法无法检测到孤岛效应,即存在“检测盲区。 4)电网阻抗检测法,当电网的阻抗发生突变或变得比较大时,则认为发生了孤岛。但要结合被动式和主动式检测。 5)研究多逆变器的并网通信、协同控制已成为其孤岛效应检测与控制的研究趋势。 本文档共54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20点56分 图2-2 MPPT寻优曲线 由于光伏方阵的最大功率点是一个变量,因而采用自寻优算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这种算法对方阵当前输出电压与电流的检测,得到当前方阵的输出功率,再与已被存储的前一时刻方阵功率相比较,舍小取大,不断检测,比较,寻优,如图2-2所示。 本文档共54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20点56分 图2-1 硅电池伏安特性曲线图 最大功率跟踪点(MPPT) 本文档共54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20点56分 光伏方阵是有多个太阳能电池组合而成,硅太阳电池方阵具有图2-1所示的伏安特性。可是光伏方阵具有类似于“电流源”特性。在不同的日射强度下,它与负载特性L的交点,如a、b、c、d、e等为当前的工作点。然而这些工作点并不正好落在方阵可能提供的最大功率点上,如a′、b ′ 、c ′ 、d ′ 、e ′上,这就不能充分利用在当前日射下方阵所能提供的最大功率。 如果我们采用控制的方法,使光伏方阵一直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这时光伏方阵能量利用率将最大。研究表明影响最大功率点的主要因素除材料工艺外,还有环境温度,以常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例,当环境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时,其开路电压下降率约为0.35% ~ 0.45%。 本文档共54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20点56分 基于导纳最优法的MPPT系统 由于光伏电池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其输出电能具有不同的伏安特性,呈非线性特征,因而需要对光伏电池的输出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使其输出电能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上,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这对光伏系统的稳定高效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MPPT(Max Power Pointer Tracking)是当前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光伏阵列功率点控制方式。这种方式实时调整发电系统的输出电流,来跟踪最大功率点。 由于太阳能光伏组件U-I强烈的非线性和受温度的影响很大,这样就使得实现MPPT变得非常复杂,而目前日本、美国和欧洲主要采用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 Algorithms),国内主要采用的是扰动观察法PO(PerturbObserve Algorithms)、模糊逻辑控制和最优梯度法,但是上述方法在控制精度、稳定性和运算难度方面均有不足,在实际运用中,要么对硬件要求高,要么出现程序失序现象,不能保证MPPT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档共54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20点56分 我们结合电导增量法,和模糊控制法的优点,自主研发了导纳最优法,建立模糊化的传递函数和反模糊化判决。通过光伏阵列P-U曲线求出光伏方阵Pmax,快速跟随电压电平变化,不要求很复杂化的算法,能够快速追踪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并可以很好地适应各种场合对光伏系统MPPT控制的要求,试验证明此方法,较电导增量法具有更好的兼容不同系统和快速等效果。经过大量的实验与测试,显示其实时性和动态性能非常好,而且跟踪稳定,不会出现误判现象,跟踪精度高达99%。 在大型光伏电站系统设计应用中应采用分布式MPPT技术 本文档共54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20点56分 三、并网逆变器可靠性设计和技术指标 本文

文档评论(0)

jess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