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上交版-古代汉语(2)教学大纲.docx

打印上交版-古代汉语(2)教学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2)》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2)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2)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学 分:3.0 总 学 时:48(其中理论学时:48) 考核方式:考试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推荐教材:《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编著,中华书局,2017年。 参考资料: 1.《古代汉语》,郭锡良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古代汉语》,许嘉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主要任务是通过“文选教学”和“通论教学”使学生获得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作品。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阶段的教学仍以文选和通论为主,采用文选与通论穿插讲解的教学方式,力求使学生在古汉语基础知识的指导下,切实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文选部分主要是讲解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侧重于字词句的解释疏通。通论方面,了解古汉语词汇的特点、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演变方式及规律。掌握古汉语语法知识,了解古书注解的种类、体例、用途及常用的注解术语,能初步利用古注解决古书阅读方面的问题。 第四单元 一 文选 《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文王之囿》、《所谓故国者》、《许行》、《攘鸡》、《弈秋》、《舜发于畎亩之中》。 二 通论 ①词类的活用。 ②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目的要求】 1.掌握:古代汉语名词用法;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2.熟悉:特殊指示代词“者”、“所”的结构特点和用法。 3.了解:尊称、谦称的用法及其同人称代词的关系,能在古文阅读时准确理解和今译。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实词的活用,使动、意动用法以及常见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常见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的辨认和准确释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 【教学时数】 理论:14学时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词类活用?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 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第五单元 一 文选 《非攻》、《老子四章》、《北冥有鱼》、《不龟手之药》、《百川灌河》、《曹商使秦》、《察传》、《五蠹》。 二 通论 ①连词、介词。 ②句首、句中语气词。 【目的要求】 1.掌握:文言虚词“而”、“以”、“则”、“于”(乎、诸)、“为”、“之”等的用法和特点。 2.熟悉:文言虚词“夫”、“其”、“唯”(维、惟)用于句首或句中的用法及意义。 3.了解:古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或语法作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文言虚词“而”、“以”、“则”、“于”(乎、诸)、“为”、“之”的连词,或介词的用法和特点;句首、句中语气词“夫”、“其”、“唯”(维、惟)的用法和意义。 2.教学难点:上述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或语法作用的辨认和今译。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 【教学时数】 理论:14学时 【思考与练习】 说明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③臣之所好者,道也。 ④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⑤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第六单元 一 《诗经》选 《静女》、《柏舟》、《相鼠》、《氓》、《蒹葭》、《月出》、《七月》。 二 通论 ①《诗经》的用韵。 ②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目的要求】 1.掌握:《诗经》的韵例、韵部及其韵目。 2.熟悉:什么是双声、叠韵以及双声、叠韵与上古汉语构词法的关系;教材中常见通假字例,能在具体文句中予以辨认。 3.了解:中古汉语三十六个字母的性质及分类,并能说出它们的代表字以及各自的发音部位。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上古韵部和三十二个声母的划分,以及双声、叠韵、古音通假的含义,并能对具体文句中出现的双声、叠韵、古音通假现象予以辨认和分析。 2.教学难点:对双声、叠韵、古音通假这种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断定。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 【教学时数】 理论:12学时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①阴声韵 ②广韵 ③轻声韵 ④平水韵 2.默写出上古三十韵部和传统三十六个字母。 3.通假字分别同古今字和假借字有何区别? 第七单元 一 《楚辞》选 《哀郢》、《卜居》、《渔父》。 二 通论 ①古书的注解(上)。 ②古书的注解(下)。 【目的要求】 1.掌握:旧注中常用的术语的用法。 2.熟悉:前人训释的结论。

文档评论(0)

宋城 城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