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件3: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学 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
姓 名
王二玲
专业班级
21汉语言专升本2班
学 号
2121257209
指导教师
范春光/车晓勤
职称/学位
无/硕士、教授/硕士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立题依据(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洛神”和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萧红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特别是她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已经成为抗日文学和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生死场》是萧红真正走入大众视野的开端,是她的成名作。但是,把《生死场》当作纯粹的抗日文学作品却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误判,萧红渗透在其中的强烈的女性主义和启蒙主义思想不容忽视。她将整个东北农村假定为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里,她讲述了一群女性的沙剧,女性永远逃脱不了这个场域,只能选择在里面坚强地生、绝望的死,“生”和“死”的故事不断在这个“场”里上演。萧红通过讲述这些女性的故事来诉说自己坎坷的经历,揭露女性内心深处的奴性和麻木怯懦,控诉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残酷,以呼唤底层女性被遮蔽的女性意识和被几乎磨灭的自我生命。
萧红的《生死场》高度关注下层女性的悲惨命运,以饱含血泪的笔墨展示了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传统礼教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惨无人道的摧残,沉重地叩问了女性的解放之路。萧红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不同于“五四”以来“鸳鸯蝴蝶派”小说描述的上层知识女性的形象,而以广大承受悲惨命运的劳动妇女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东北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妇女,她们承受着悲惨的命运,过着麻木凄苦的生活,形同蝼蚁,惨不堪言。《生死场》中塑造了几位女性人物形象,生动描述了下层妇女的生存困境、奴性心理以及病态灵魂,通过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国民劣根性和封建礼教的惨无人道,形成了对社会和文化强有力的批判,并探寻了女性的解放,彰显了生命的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萧红是现代作家中著名的“文学洛神”,中篇小说《生死场》作为其代表作,长期以来已被众多学者进行过文本解读与阐释。上世纪 80 年代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尝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生死场》进行解读,并逐渐形成以胡风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和以刘禾为代表的“女性主义”之间的长期争论。后来对《生死场》作女性主义批评的都是基于二者的理论,是对启蒙与女性意识并置理论的延伸。《生死场》中出现了大量的悲剧女性形象,从 80 年代至今,学者们集中分析作品中女性身上不同的悲剧境况,探索产生这些境况背后的根源所在,并尝试为这些悲剧的女性寻找出路。归纳起来,悲剧的根源主要集中于中国男权社会的根深蒂固以及封建礼教的毒害这两点上。中国批评家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这部作品,他们认识到了中国女性的处境,也努力为她们寻找出路。由此看来,《生死场》中女性悲剧的真正根源,是女性被旧社会封建制度所压迫,这种压迫使女性失去了自我,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家庭生育的机器而存在,然而目前这种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很少为学者们所关注。《生死场》中的女性从被凌辱、被压迫到后来自我意识开始苏醒,是不是女性奋起反抗的明显标志?女性角色在抗日背景下是否与萧红自身经历相关?这些问题无疑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在中国知网中,以“生死场”“女性”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了很多相关论文,但这些文章大多将笔触聚焦于小说中的女性悲剧以及女性意识,或者是以胡风为代表的“民族主义路向”和以刘禾、孟悦为代表的“女性主义路向”的论证,很少涉及女性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女性的困境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生死场》中女性人物的思想世界、女性觉醒之路进行深入解读便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目前学术界对《生死场》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硕,尤其是萧红小说中女性视角的相关批评,但单纯强调女性经验与女性视角,也使得研究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语境,来研究萧红及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有利于对其作品作更深入、更系统的挖掘与开拓,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萧红小说独特风格。对女性主义的重视有助于深入认识女性的独特性,促进两性平等与社会公平。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见,主要散见于一些期刊论文中。从研究方向来看,本文对《生死场》和女性人物形象分别进行综述。
梁馨予(2018)在《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纵观萧红主要小说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并进行研究,发现萧红小说创作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其小说思想的深邃和文学艺术的创造性。萧红基于自身的女性经验,以写作这一方式超越自身的孤独痛苦。然而,萧红并没有滞留于自怨自艾和感伤身世,而是达到悲悯生命的高度。实现了对女性文学创作格局的开拓,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7讲 (第六章 20年代戏剧)(第七章 20年代散文).ppt
- 第8讲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ppt
- 第9讲 (第九章 茅盾《子夜》).ppt
- 第10讲 (第十章 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ppt
- 第11讲 (第十一章 巴金《家》).ppt
- 第12讲 (第十二章 沈从文《边城》).ppt
- 第13讲 (第十三章 30年代小说).ppt
- 第14讲 (第十四章 30年代新诗).ppt
- 第15讲 (第十五章 30年代戏剧)(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pptx
- 第16讲 (第十七章 4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ppt
- 吴倩男--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初稿】.docx
- 杨震--沈从文《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研究【初稿】.docx
- 袁良琦--陈忠实《白鹿原》中的人物悲剧命运研究【初稿】.docx
- 张梦--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生存哲学研究【初稿】.docx
- 张亚凤--曹禺《雷雨》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初稿】.docx
- 赵文婷--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初稿】.docx
- 钟伊琳--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初稿】.docx
- 皖新院教〔2023〕98 号 关于开展2023年教师暑期深入社会实践锻炼工作的通知.pdf
- 附件1:安徽新华学院教师深入社会实践锻炼考核表.doc
- 附件2:安徽新华学院教师深入社会实践锻炼审批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