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问》的文本分析与艺术处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6月 文体艺术 文 渊 歌曲《问》的文本分析与艺术处理 王平俊 周 斌 (红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 蒙自 661100) [摘 要] 萧友梅先生的艺术歌曲《问》是中国二三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爱国艺术歌曲之一。本文将从作品内容分析及艺术处理两方面加以 论述。希望通过深入分析,加深自身对中国艺术歌曲的认识,提高声乐教学水平与声乐研究能力。 [关键词] 艺术歌曲;分析;处理 萧友梅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萧友梅先生一生的 言,此曲旋律显得较为通俗简单,非常适合有艺术思想的歌者演 音乐创作种类较多,成绩显著。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有着很高的 唱,即能把简单的旋律唱出深刻的寓意。旋律发展极具逻辑性, 成就,著有声乐集《今乐初集》,里面收集了他与易韦斋先生合 几个你知道在旋律上呈波浪式起伏推进,深含追问之语气。显示 作的多首艺术歌曲,《问》便是其中一首。 出了作曲家深厚的理论知识与高超的作曲技法。高潮的推进强弱 一、作品内容分析 交替自然呈现,阴阳相容,既有平静深刻的思考又有激情感慨的 易韦斋的诗歌《问》文字虽简练,内容却发人深思。第一句 情感表达。整曲旋律自然流畅,颇具艺术感。伴奏手法简洁,采 便是“你知道你是谁?”他首先是想让你知道你是一个中国人, 用主旋律加和弦衬托的写法。左手多用同节奏柱式和弦,蕴藏了 勇敢的中国人。在知道你是谁的基础上,接着问你第二个问题。 看似深沉平静,而内心激动澎湃思想动机。 “你知道年华如水?”这一问,作者是对青年人提问。他告诉 三、歌曲的艺术处理 年轻人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光,发奋图强。年轻 《问》的演唱情绪为感慨的,我认为歌曲的感慨应为内在 人学好本领才能肩负起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第三问“你知道秋声 的感慨,发至内心的感叹,不是撕心裂肺的外在表达。时值标记 添得几分憔悴?”这里看似写秋声,秋风瑟瑟,万物即将凋零, 每分钟60拍,相对舒缓的歌唱速度。歌曲开头是弱起,演唱时要 实则借物抒情。作者听到秋声的憔悴就想起自己的家园,不自觉 注意音量的控制。虽然后边紧跟六度的跳进,但音量也不能放 的泛起忧伤之情。中国的20-40年代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 大,要用内在的连贯来演唱,毕竟作品的基调是含蓄的内在的情 迫,百姓饱受欺凌,国家饱经沧桑。这样的境况和憔悴的秋声又 感表达。第一句表示疑问,“谁”字唱的要适当上扬以表质问。 有什么区别呢?满心伤感,作者禁不住连连感慨叹息,“垂、 第二句你知道年华如水,曲调下行表达深沉惋惜之意,旋律含而 垂、垂、垂。”四个垂字可以看出作者为国家的现状感到悲痛, 不露。一二句虽然是两个小分句,但两句声音衔接要连贯自然, 感到惋惜。紧接作者提出了第四问,“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 情感统一。第三句你知道秋声添得几分憔悴,是一二句的情感发 凄惶的泪”这里“今日江山”指的就是国家。这里的“泪”主要 展的推进。这里开始情感相对前两句略加激动,但要控制,因为 指祖国母亲之泪,为自己的儿女饱受欺凌而落的心疼之泪,伤心 高潮未到,情感还在上升的过程中。旋律的上行推进之后,添得 之泪。这里的“泪”也可以指饱受战争之苦的大多数老百姓,妻 几分憔悴音量情绪收回一些,以表伤感惋惜之情。接着在前一句 离子散天隔一方的离别之泪,思念之泪。你想想啊!作者这里是 的基础上唱出四个感叹“垂、垂、垂、垂!”四个垂字要唱出沉 想让国人知道泪的来源与流泪的原因。进而唤起国人为祖国的美 重、叹息之意。接着一波三连音,紧迫渐强的情绪推进到高潮, 好未来而奋力抗争的决心。把列强赶出中国,不再让祖国流泪, 情绪激动,音量可到百分之八十。“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 不再让亲人流泪。为其实这里的三个对、对、对我认为也是反问 凄惶的泪”前半句“你知道今日的江山”中江山两字都在高音 的口语,反问我们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决心。 上,情绪要激动些,因为这里是整首歌的高潮部分,声音在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