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艺术研究音乐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music art
古诗词艺术歌曲《山行》演唱的“诗韵美”
张峻荣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3)
摘 要:《山行》是罗忠镕以声乐文体探索当代创作技法过程中很具有代表意义的一首歌曲。此课题对《山行》
的演唱研究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作品的概述,第二章通过吟诵歌词、理解诗意进行分析,第三章从围绕诗
韵结合到演唱中的依字行腔,第四章从诗乐结合、情景交融这方面进行了演唱情感与意境表达的结合,对于了解和
演唱艺术歌曲,合理处理作品演唱情感,挖掘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为今后演唱这类作品的演唱者们
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罗忠镕;《山行》;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1)11-0027-0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我国传统 人观山之沉寂,增加了所有画面的动感,使安静的画面
文化与音乐的结合。《山行》作为罗忠镕一首古诗词艺 变得鲜活起来,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为整首诗营造出奇
术歌曲,歌曲虽然简短但是意蕴深远,是西方音乐的现 妙的意境,也赋予了白云生命力。下一句当中描写的面
代作曲写作手法运用到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把西 前出现的这一大片枫叶,它的美好比那二月春花仿佛还
方的音乐创作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成果,也 要鲜艳动人,同时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一定是放松欢
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碰撞的宝贵探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 愉、豁达乐观的。通过分析理解全诗的诗意能体现出演
值和意义。将古典诗词歌曲内在表达表现方式加以继承 唱全曲时的感情色彩。
和推广与当代作词家、作曲家不断地进行新的创作是必 三、围绕诗韵,依字行腔
不可少的,同时演唱者不断的进行总结提炼也很重要, (一)诗词声调与旋律的结合
使其演唱不失韵味且规范。 “诗韵”的风俗伴随诗文的诞生而构成,在我国汉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山行》的概述 族语言文字中的平仄四声,它们自身就包含音乐上的旋
歌曲《山行》是1962年即六十年代初、在我国落实 律因素。“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同时为了
党的“双百方针”的情况下,罗忠镕对艺术歌曲有了进 使歌曲演唱自然,早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都会将旋律音
[3]
一步的创作,在此情况下创作了《秋之歌—杜牧绝句三 调倚着平仄布局,接近平时说话的汉语习惯。 《山行》
首》,《山行》是其中的一首。《山行》歌曲的创作是罗忠 当中的旋律走向刚好与诗词本体平仄声调密切融合,旋
镕在艺术歌曲方面以及对于创作技法上创新的初级探索, 律首要表现在诗词本身的整体意境里,其次通过诗词
是西方的音乐创作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1] 表达情感的波动而有了旋律的起伏及变化。《山行》这
二、吟诵歌词,理解诗意 首作品为C徵五声调式,人声旋律是以 F为宫的典型中
杜牧在创作《山行》时处于盛世结束的晚唐,杜牧 国五声音阶,乐段一共划分为四个乐句,即一句诗为一
面对国家危难,渴望济世安民,但是怀才不遇,空有一 乐句,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分别依次是“角商角微”,
片壮志。他也并没有与平常的封建文人那样忧伤感叹,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诗歌特点。
而他表现出的是对秋色美景的赞美之情,反映了他积极 “远上寒山石径斜”(10—12小节)(仄仄平平平仄平)。
向上、乐观豁达的情怀。《山行》诗词的中就含有两种 旋律中“上”字作曲家使用了两个音符,下行音
不同的色彩,我们通过诗人所写到的诗中山路,不难想 乐旋律的使用,与“上”( shang)的四声拼读相符
象到蜿蜒的山路很少有人出现在此处行走,路边的石头 合,就好比“上”是仄声,旋律走向也是下行。“山”
上一定布满了绿色的苔藓,从而能体现出“绿”这一象 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_流淌_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艺术自律_——以歌曲《缘分一道桥》为例.pdf
- _以情动人,以曲悦人__——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赏析.pdf
- “流淌”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艺术自律--以歌曲《缘分一道桥》为例.pdf
- 《声乐演唱》课程教学艺术实践研究——以歌曲《清晰的记忆》为例.pdf
-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歌曲《葬花吟》的艺术特色分析.pdf
- 贝利尼艺术歌曲演唱版本的比较研究+——以《温雅女神》《让玫瑰带去幸运》为例.pdf
- 贝利尼艺术歌曲演唱特征和风格——以《我为你忧伤,高贵的女神》《尽情欢乐》为例.pdf
- 勃拉姆斯声乐套曲《玛格洛娜浪漫曲》及《四首严肃的歌》艺术特征简析(二).pdf
- 勃拉姆斯声乐套曲《玛格洛娜浪漫曲》及《四首严肃的歌》艺术特征简析(一).pdf
-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以《五月之夜》《徒劳小夜曲》为例.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