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冷器设计计算书
:中冷器结构参数
1. 芯子有效尺寸:640X 104 X 64 二:中冷器使用工况
热风进温度:130C (t/ )
热风出温度:50C (t 〃)
1
热风流量: 0.1Kg/s( G1)
冷风进温度:25C(环境温度)(t ’)
2
冷风流速: 10m/s
热侧压力: 150KPa 三:中冷器结构参数计算
冷侧散热面积(F)的计算
冷侧散热面积 F= 2.87m
f
热侧流速的计算( V )
1
质量流量 (G1) 换算成体积流量 (V)
P 二PJ287.4T = ( 150-6/2+100 ) X 1000/ ( 287.3 X
bm
(130+50)/2+273)=1.41kg/m3
其中:P =进气压力-内部压力降/2(进气压力为绝对大气
bm
压)
T :进出气平均温度(出气温度按发动机要求 50C)
bm
3V= G1 / p 0.071 m /s
3
中冷器热侧通道空气流速计算
s=冷却管的通道面积=单根冷却管内腔的截面积 x 冷却管根数=2818.32mrh
3) V = V/ S = 0.071 x 106/2818.32 25.07m/s
i
根据我公司同配置中冷器,该流速下中冷器的压力降为 5.4kpa 左
右,满足设计要求。四、设计计算
1 、设计计算:
1)标定工况下,假设 130C 的增压空气流经中冷器以后,出气口 温
度达到 50C。根据热平衡方程式计算冷风出温度(t 〃)
2
i i 2 2G Cp (t ‘ - t 〃)= G Cp (t 〃 -
i i 2 2
i 1 2 2
式中 G1――热空气流量,Kg/s;
G2 冷却介质流量,Kg/s;
Cp1 ――热空气的定压比热,J/ Kg. C Cp2---冷却介质的定压比热,J/ Kg. C
t 1――中冷器进口(热空气)温度,C
t 1〃 一一中冷器出口(冷却后空气)温度,c t 2――冷却介质进中冷器的温度,C
t 2〃 一一冷却介质出中冷器的温度,C
已知: Cp1=1.009x103J/Kg. c Cp2=1.005x103J/Kg. c G1=0.1Kg/s G2=0.802Kg/s
t 1 - t 1〃 =130-50=80c t 2 =25c 可求得 t 2〃 =35.2c
其中:G2=(芯子正面积X 25C 时空气密度X 冷侧空气流速)
25 C 时空气密度=1.205 kg/m G2=0.06656X 1.205 X 10=0.802 Kg/s
2)整个散热器的平均温压:△ t
m
△ t =130-35.2=94.8 △ t =50-25=25
maX min
△ t / △ t =3.792
max min
所以采用对数平均温压
△ t =( △ t
m
△ t
max-
)/ln( △ t
min
△ t
maJ
)
min
=52.37 °C
参照同结构产品,该中冷器的传热系数约为 54.4W// m. C
根据发动机工况整个中冷器所需散热量:
Q =G X Cp (130 -50) =0.1 X 1.009 X 80=8.072Kw
1 1 1
根据中冷器设计所具备的散热量
Q=KX FXA t =52.5 X 2.87 X54.4/1000=8.197Kw
m
中冷器冷却效率: 热侧实际出气温度根据叠加计算可知,实际出气温度为 49.5 C 满足 50 C 的设计要求。
五: 结论: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中冷器在该配置下能满足设计要求;
另外,由于气室外形对流体影响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中冷器的内、外翅片。
六、同类中冷器的试验数据:
进W 混厦(D
104. 39
104.42
104.51
104.39
出气温度(C)
54.25
48.9
43.98
41.57
气温差(C)
50.14
55. 52
60.53
62.82
空气流壘(kg/h)
520. 35
521.25
520. 34
522.47
进气压力(kPa)
70. 26
70.45
70.31
70.16
压力降(kPa)
5.21
5. 22
5.31
5.43
气侧放热壘(W)
7328
8127
8843
9214
进气温度(C)
20.35
20. 27
20.3
20. 24
出气温度(C)
38.92
34.24
31.87
29.9
气温差CC)
18. 57
13.97
11.57
9.66
冷侧风 1 (m/s)
4
6
8
10
压力降(Pa)
280. 55
598.45
1005. 21
1535. 27
冷测吸热堡(w)
6978
7872
8692
9068
换算放热星(w)
7325
8113
8821
9198
换热戏率 (%)
59.66
65.98
71.88
7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州市萝岗区凤凰山隧道工程TJ-04合同段 路基高边坡施工“12.29”坍塌 较大事故调查报告.doc VIP
- 新解读《GB_T 18319 - 2019纺织品 光蓄热性能试验方法》最新解读.pptx VIP
- T∕CABEE 030-2022民用建筑直流配电设计标准.pdf VIP
- 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docx VIP
-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第4课童年的音乐 白桦林好地方 课件(共22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5年中国方便粉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畜牧养殖业项目融资方案.docx VIP
- 煤矿职业健康操作规程.pdf VIP
- 中建给排水设计控制要点技术指南(94页).pdf VIP
- 2025年青海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