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机构学龄前儿童陪护人员工作规范》编制说明.docVIP

《康复机构学龄前儿童陪护人员工作规范》编制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团体标准《康复机构学龄前儿童陪护人员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根据《广西标准化协会关于下达2022年第二十二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标协〔2022〕64号)文件精神,由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南宁市培智学校)提出,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南宁市培智学校)、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康复辅具与康复服务协会、广西普惠福康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培智学校、深圳市宝安区星光学校、贺州市昭平县特殊教育学校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康复机构学龄前儿童陪护人员工作规范》(项目编号:2022-2202)。 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 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障碍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障碍儿童的康复。包括《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2021年版)》、《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规范的通知》(桂残联字〔2021〕4号)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计划等,为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在新增的“儿童与家庭”领域,提出立德树人、保障儿童权利、监护人责任、培养好家风、增强亲子互动,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等八项主要目标,教育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落实抚养、教育、保护责任。2022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广西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儿童健康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目标,使儿童肥胖、贫血、视力不良、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等健康问题得到积极干预;儿童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儿童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儿童及其照护人健康素养提升。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广西共有残疾人康复机构423个,其中,243个残疾人康复机构可提供肢体残疾康复服务,178016名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包括0-6岁残疾儿童6169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人中,有视力残疾人15401人、听力残疾人8798人,言语残疾人184人、肢体残疾人91578人、智力残疾人14518人、精神残疾人27173人、多重残疾人9951人、未持证残疾儿童3213人。儿童常见障碍有:1.运动功能障碍;2.智力障碍;3.言语功能障碍;4.沟通交流障碍;5.心理行为异常;6.生活自理能力障碍;7.注意力缺陷;8.学习困难;9.社会适应性障碍;10.感知觉综合能力障碍。这些障碍不同程度影响他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娱乐和学习。解决这些基本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儿童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使儿童在运动功能、智力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心理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康复和发展,促进他们顺利适应或回归社会。但是广西的康复机构在康复工作服务管理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尚不平衡,一些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往往找到康复机构后就觉得万事大吉,把孩子完全交由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而忽视了父母陪护训练,致使机构中学龄前儿童康复效率及康复质量下降。 从儿童康复角度来讲,父母作为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对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儿童情感较成人更加脆弱,对儿童的康复治疗不仅仅需要康复工作人员的帮助,更是需要父母的陪护,使其在经历陌生环境时能够感受到舒适和安全,更加配合治疗,加速康复,美国心理学家斯托曼等人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之间存在社会-情感纽带,一旦与父母离开,这种纽带受到破坏,即使在有人照顾情况下亦会造成“儿童孤独性忧郁”,表现为不断哭泣或抑郁,父母陪护可以使儿童感情上的感到满足从而可以战胜恐惧、悲观和绝望。 从家庭角度来讲,在儿童康复期间,家庭需要有5个层面:接近,信任,信息,支持和舒适是普遍并保持不变的。对父母来说,陪护是相互的,家长参与孩子陪护有利于:1.家长为患儿提供方便的照顾。2.家长观察到医护人员的照顾而放心。3.在患儿康复后家庭氛围理想。4.家长主动配合康复。5.解除对护理人员疑虑。康复机构采取非限制性探视,安排家长陪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适时的评估和正确的护理可以提高家庭的稳定性和应对能力,满足家庭需要,对提高患儿家庭的稳定性和应对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康复机构学龄前儿童陪护人员工作规范》,以标准为抓手,统一规范康复机构学龄前儿童陪护人员工作的术语和定义、陪护人员、陪护内容要求,通过标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康复机构学龄前儿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