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东南亚五国地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1 2 东南亚五国地层 东南亚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的地层由于各国研究程度不一,资料不全,难以作统一的划分和对比。目前只能根据现有1∶150万和1∶100万地质图的说明及相关研究资料加以概述。 2.1 前寒武系 前寒武系主要出露在越南的昆嵩(Kon Tum)地块、福华特(Pu Hoat)地块、马江复背斜或莱州一清化断隆带,黄连山(Hoang Lien Son)地块[包括红河带或Con Voi区和番西邦(Fansipan)带]及越南北部的斋江穹隆(河江南西、斋江上游)。老挝西北部和东北部及柬埔寨东北部与越南相邻地区、柬埔寨西南部、老挝北西和泰国西部与缅甸接壤地带,以及缅甸东部掸邦高原和北部的克钦邦。上述地区除越南昆嵩地块和黄连山地块有太古界外,其他地区均为元古界或上元古界—寒武系。 2.1.1 太古界 太古界见于昆嵩地块和黄连山地块(图2-1中之1和3)。在昆嵩地块,Phan Cu Tien等(1991)将其统称为Kannack杂岩,下部叫Konro组,主要由二辉石和含紫苏辉石-石榴子石的镁铁质火山岩和火山-沉积成因的麻粒岩组成。在变质火山岩中夹有斑花大理岩、大理岩和高铝的孔兹岩。厚逾3000m;上部叫Kimson组,以含矽线石、堇青石和石榴子石的高铝孔兹岩为特征,整合在Konro组之上,厚达4000m。 也有的将其分为三部分:下部由具铁镁质特征的岩石组成,主要为铁镁质麻粒岩、Kon Cot组变火山岩,化学成分相当于辉长岩,辉长-苏长岩;中部具铁镁质—硅铝质特征,为辉石-石榴子石-堇青石斜长片麻岩,成分上与中性的紫苏花岗闪长岩和紫苏花岗岩[巴江 (Song Ba) 杂岩]有关;上部具硅铝质特征,主要为高铝的黑云母-石榴子石花岗岩(Pleimanco杂岩)(Le Van De,1997)。 在黄连山地块东南段呈狭长条带状出露的Carinh杂岩以前认为是早元古代,该杂岩为拉长的片麻岩体,变形不强,具从石英闪长岩到英云闪长岩和花岗岩的不均一组成。最新的研究表明,它具有34-31亿年的钕模式年龄和28-25亿年的锆石U-Pb年龄。Lan Ching-Ying等(2001)认为属于晚太古代岩浆原岩侵位年龄,相当于扬子西缘晚太古代的康定杂岩,在化学和岩石学上该杂岩也可与扬子西缘康滇古陆的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灰色片麻岩(康定杂岩则是其北端的主要组分)相比。 2.1.2 下、中元古界 越南的下、中元古界是一套黑云母—角闪岩系的岩石,在有些地区夹有铁质石英岩,角闪岩,大理岩,石英岩,石墨片岩,石榴子石、堇青石和矽线石片岩,及孔兹岩(实图2-1 越南陆上大地构造略图(据Le Ven De,1997,文字说明略有改动)1-昆嵩地块太古代基地;2-昆嵩地块元古代基底;3-黄连山前寒武纪地块;4-岘港带;5-公河带;6-顺化带(相当于甘蒙-顺化火山弧带);7-福华特带;8-大江带(相当于长山带之北带);9-松拉奥柯(Song Rao Co)带(相当于长山带的南带);10-河仙带;11-泸江带;12-锦江带;13-高北谅带(高平-北 图2-1 越南陆上大地构造略图(据Le Ven De,1997,文字说明略有改动) 1-昆嵩地块太古代基地;2-昆嵩地块元古代基底;3-黄连山前寒武纪地块;4-岘港带;5-公河带;6-顺化带(相当于甘蒙-顺化火山弧带);7-福华特带;8-大江带(相当于长山带之北带);9-松拉奥柯(Song Rao Co)带(相当于长山带的南带);10-河仙带;11-泸江带;12-锦江带;13-高北谅带(高平-北氵件 - 谅山带);14-河朗带;15-广宁带;16-马江带;17-斯雷博河带;18-南乌河带;19-黑河裂谷带;20-秀丽(Tu Le)裂谷带;21-锦江裂谷带;22-安州裂谷带;23-桑怒裂谷带;24-安溪裂谷带;25-鸿基地堑;26-Nong Son地堑;27-大叻火山-深成岩弧;28-河内裂谷带;29-湄公河裂谷带;30-巴江裂谷带 Phan Cu Tien等(1991)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东北部(图2-2)的下、中元古界分为下元古界和未分的元古界两部分。下元古界在越南西北部和老挝东北部叫Xuandai杂岩,分为Suoicheng组和Sinquyen组;在昆嵩地区和老挝东南部及柬埔寨东北部叫Ngoclinh杂岩[原称博胶(Bo Kham)系],分为Songtranh组和Dakmi组。层序下部的Songtranh组和Suoicheng组厚6000m,主要由含角闪石—黑云母的斜长片麻岩和角闪岩夹层组成,源于镁铁质火山岩和伴生的火山-沉积岩。其顶部以在含角闪石-黑云母的斜长片麻岩中存在变泥质岩和斑花大理岩夹层为特征。层序上部Sinquyen组和Dakmi组,厚25

文档评论(0)

159****27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