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成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一、疝气(腹股沟疝)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疝气(TCD 编码:BWV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ICD-10:K40.2,K40.9)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ICD-9-CM-3 : 53.0-53.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1 版)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纳差和便秘等症状。
病人站立时肿块突出,平卧时肿块缩小或消失。
腹股沟区彩超有助于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 年)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平卧时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B 超提示腹股沟区含肠管性包块。
2.证候诊断
参照《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1 版)。疝气(腹股沟疝)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
肝郁气滞证: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忿怒、嚎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寒气凝结证: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紧。
中气下陷证: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谢建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1 版)、《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 年)。1.非手术治疗: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术或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患者愿意术后接受中药口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5-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疝气(TCD 编码:BWV010)和腹股沟疝(斜疝或直疝、单侧)
(ICD-10:K40.2,K40.9)疾病编码的患者。
辩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寒气凝结证或中气下陷证。
择期手术,无手术禁忌症。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六)排除标准
进入路径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且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并影响疝气中医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进入路径时为腹股沟嵌顿疝患者。
正在进行本路径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案者。
对本路径中治疗方法不适应者。
(七)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八)术前准备 1-2 天1.必需检查的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消化系、泌尿系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阴囊或腹股沟 B 超、心肺功能相关检查等。
(九)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静脉注射:
成人用量 2.0g/次,一日 2 次。
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 0.5 小时,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 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
(十)治疗方法
内治法: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肝郁气滞证
症状:多为小腹或阴囊肿胀疼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常因忿怒、嚎哭、过度劳累而发作,舌淡,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舒筋止痛。主方:导气汤加减。
药味:吴茱萸、茴香、木香、川楝子。
加减:气滞甚者加佛手、香附;疼痛明显者加桃仁、红花。
寒气凝结证
症状: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牵引睾丸疼痛,喜暖畏寒,苔白腻,脉弦
紧。
治法:温化寒湿,疏肝理气。主方:天台乌药散加减。
药味:乌天台药、木香、茴香、青皮、高良姜、川楝子、槟榔。加减:气滞甚者加佛手、香附;寒湿重者加桂枝、茯苓。
中气下陷证
症状: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面色萎黄,动则气短,头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提举陷。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味:陈皮、升麻、人参、黄芪、白术、柴胡、甘草、当归。 加减:伴有气滞者加佛手、香附;有肾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