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侧光、侧调对比与侧光的视觉反应影片《鬼子来了》中光影造型的心理效果分析以人物马大三为例
在21世纪的今天,文仁和用黑和白橡胶为灰色故事提供了挑战。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冒险的行为。就技术层面来讲,胶片的感光迟钝,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专注于灯光的使用——— 如何满足胶片的感光度,如何运用光影叙事抒情, 如何利用明暗形成视觉刺激和心理反应……这些都是《鬼子来了》的创作者所面临的难题。
那么,在《鬼子来了》中,灯光是如何成功地“帮助”演员表演、传递场景氛围并感染观众的呢? 通过该片中的主角马大三,本文将具体分析灯光是如何发挥其特性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以及这些效果背后的具体原因。
一、 侧光对图像的影响
侧光能够制造高光、亮面、暗面、 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使物体生成立体感,是人们认识物体形态、获取视觉感受的条件。在一部黑白影像中,测光的使用不仅仅是制造画面的必要手段,更是一种刺激感官、形成心理震动的先决条件。
素描利用黑、白、灰的关系训练人眼对明暗的感知,原因在于眼睛对色彩明度的对比最为敏感。在黑、白、灰组成的九个明度阶梯中,靠近白色的三级为高调色,靠近黑色的三级为低调色, 中间的则是中调色。根据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可将明度对比进行强弱程度的划分。三级以内的明度对比称之为短调对比,三至五级的对比称之为中调对比,而超过五级的则是长调对比。
由于长调对比在明度轴上的距离较远,明暗落差大,所以对比强烈、形象清晰度高, 能够造成紧张、刺激、活泼、明快、稳重、朴实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鬼子来了》中马大三要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看管两个人质,提心吊胆地应付各种突发状况,惦记着自己和村民随时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总是处于担惊受怕和惶恐不安之中。为了将这种情绪外化到银幕上,创作者便利用强烈的侧光,制造长调对比画面,形成紧张、刺激的视觉感受,进而造成情感反射,让观众感受到马大三的情绪和状态,并与之达成共鸣。
在这部影片中,绝对、强硬的侧光使用甚是频繁,形成了如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黑色电影的照明风格。这种刻意制造的长调对比画面,将《鬼子来了》紧张、刺激、激烈的故事节奏,直截了当地传递给了观众。
二、 辅助光的使用对明度差适宜的中调对比
侧光是人们认识外部事物的必要条件,就如同古人利用阴阳来熟知万物一般,明暗的变化也体现出电影中不同场景的转换和情感基调的抑扬。 生硬的侧光造成了画面明度的长调对比,传递出刺激和紧张的心理感受,相反,如果要缓解这种情绪, 制造相对平稳的影像画面,就需要辅助光发挥作用。
在黑白影像中,辅助光能够将画面明度对比控制在三级之外、五级以内的范围,形成明度差适中的中调对比,造成愉快、明亮、丰富、饱满、厚重、刚硬的感觉。
当马大三和两个人质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折腾之后,被翻译官误导的他跑去问八婶子要白面,这一场戏中没有了之前地窖里紧张的打斗,也没有了一群人点着油灯商量对策的惶恐,人物情绪是平静且放松的,和八婶子的对话里也充满了带有家庭氛围的亲切感。从图2来看,辅助光造成了明度的中调对比,影像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较为清晰, 暗部细节得以凸显,画面更为饱满、丰富。因此,观众感受到的是相对愉快的情感和平稳的情节节奏。
虽然《鬼子来了》大量使用硬实的侧光来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但视觉如果长期接受刺激性、爆发力极强的画面必然会产生疲劳和抵触。所以,布光方式同情节发展一样,也要注意抑扬顿挫,适当缓解紧张的视觉感受,通过辅助光来平衡影像节奏。
三、 可能造成心理上的反应
《鬼子来了》的布光方式和画面效果说明,即便是只有黑、白、灰的影像,也能够通过对光的调整、组合,形成带有不同情感色彩的画面。除了利用明暗对比,光也能通过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联想制造不同的心理效果。
不同的色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视觉接受后也会自然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人们对色彩的生理反应是下意识、经过长期进化和主观感受形成的,往往不需要思考和记忆。同时,生理上的接受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反应,而心理上的感受也会造成一定的生理刺激。造成这种连带反应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大脑联想,简单说来, 就是一种感知联想。
由于对色彩具有感知联想,因此人们会对色彩产生轻重、冷暖、大小、软硬等性质判断,并且会利用这些性质来进行光影造型,以达到期望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有深色重、浅色轻的判断, 并且会习惯性地接受画面中深色在下、浅色在上的布局,因为这符合长期以来的视觉感受。当使用底光时,光从主体下方开始传播,使受光的浅色集中在主体下方,而背光的深色集中在上方,颠覆了人们长久以来的视觉习惯,造成了观影上的不适。另外,大面积深色在画面上方堆积,尤其是在黑白影像中,黑色的收缩性会使场景空间具有很强的压迫感,传递出压抑、不安的情绪。
同时,底光使物体表面明暗位置发生了变化, 造成物体形态的扭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