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起源与发展史.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齿轮的起源与发展史 1 第一代齿轮的发明 1.1 青铜器齿轮、青铜齿轮、青铜齿轮 这是过去100年人们探索的一个难题。按常规的“考古”线索,应从“考古”着手,从出土文物中找答案。由于先后从古希腊、罗马、埃及、印度和中国都有出土的青铜齿轮或铸铁齿轮出现,如图1,于是有齿轮源于欧洲的“欧源”说,和类似的“非源”说与“亚源”说,各自找到物证来支持。莫衷一是。 1.2 技术进步的继承性 如果我们用求同存异的思维来看,有三个共同特点: a.都在同一时代———大约两千年前; b.都在亚、欧、非的文明古国出现; c.都是用青铜或铸铁材料制成。 这三点,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奴隶社会后期先后发明的青铜和铸铁冶炼技术的生产力相适应。但从生产力的发展来看人类在采用青铜铸铁之前,早就会使用石和木、竹做工具和器械。可见,用青铜、铸铁做的齿轮是“第2代齿轮”,“第1代齿轮”应是木制为主的齿轮。 由于木制齿轮埋在地下或泡在水中两千年,早已腐烂或变成炭,所以不可能找到第一代出土、出水的木制齿轮。“挖文物以求证”的线索失效,只有另找线索,作间接证明。 新的线索是“技术进步的继承性”———包括上溯和下延。上溯是指从第2代齿轮的发源地,即文明古国中上溯第1代齿轮发明的背景;下延是在第2代齿轮之后找寻第1代遗留下来的踪迹。 1.3 简而言之,第一代齿轮的发明背景—上溯———第1代齿轮发明的背景———自然环 1.3.1 人类“文明”的历史“基本地理”—自然环境及其变迁 远古人类的生产力低下,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那时文明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被自然界环境的变化所左右。因此,探索远古文明,可以由另一条思路———自然界环境及其变迁去探索。 据勘探和记载,地球大气温湿起来,意味着产生绿洲,人类文明就兴盛;地球冷干,意味着荒凉和沙漠,人类文明就衰落。 五千年前,大气由温湿转向干燥,人类更加密集地聚居在大河流域和海湾地带。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也于那时形成: 黄河———中国;恒河———印度;地中海———希腊、罗马;尼罗河———埃及。 1.3.2 水与轮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动力来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远古时代,由于技术落后,只好利用自然力———水力和风力作为动力,而蒸汽机、电力和原子能……都是后来文明进步的产物。 聚居在大河流域和海湾地带的各文明古国的人们,自然想到要利用水力———于是发明了水车。用水车来脱壳、磨粉。各文明古国几乎在同时代各自独立地发明了水车。这是由于在相似地理与文化条件下,各自涌现出能工巧匠们的必然产物。这与上述第2代齿轮出现的多源说一致。利用水作动力来工作,是技术进步的一大发明。利用水流的位能,造成立式水车。但磨盘不能立放,磨盘是垂直轴,水轮是水平轴,两者怎样联系传动?于是传递轴承线垂直或斜交的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的齿轮副出现,其示意图见图2,这是锥齿轮的“祖先”。人类就是在造水车的过程中,发明了齿轮。至少,这是人类第1代齿轮发明中的一种发明实例。这种发明实例在同一时代生产力的远古文明古国中,同时期出现 1.4 深圳“联合社”的水磨模型 后代人仍沿袭第1代水车磨的基型,,能看到这种水车为人们工作着。在深圳“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的门前,立下这种水车磨模型。它展示了聪明的劳动人民利用水力创造第1代锥齿轮传动的水车磨为人类造福的伟绩见图 1.4.2 车连磨、灌田 中国记载:西晋初年王祯写的《农书》记有杜预发明的“水车连磨”。一水车可带2~9个磨,一昼夜可灌田数亩。可见,在公元250年,中国水车磨不但已发展到大型、连动、高效阶段,而且发明了水车磨与汲水车综合两用的新技术。 2 发展初代齿轮 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800年,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冶炼技术的开发,用铜和铸铁制造的耐用性好得多、承载能力大得多的齿轮,成为第2代齿轮,逐渐取代木制的第1代齿轮。 2.1 齿轮的传动特点 a.齿轮材料青铜与铸铁,由于矿源关系,后一千多年用铸铁齿轮; b.动力来源水力、畜力、风力,以水力为主; c.齿轮形状和传动品质齿廓有圆弧形、尖角形、梯形;半拨动半啮合状态的垂直轴传动,其传动效率、耐用性比第1代齿轮优越得多; d.用途谷物加工、水利排灌、交通运输。 2.2 中国古代指南车齿轮机构 指南车(图3)是中国人的独特发明,其齿轮传动构思之妙、水平之高、涉及领域之广,堪称古代文明之最,是第2代齿轮的骄傲,至今令国外人士叹为观止。IFTOMM齿轮委员会主席、著名齿轮专家达德雷(Dudley)誉之为“古代齿轮技术的里程碑”。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中国晋朝葛洪写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有西汉皇帝出行时,其仪仗队有古代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时间是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3年,后来失传。魏明帝时期(约公元235年),杰出的机械发明家马钧复制出古代指南车。这种“复制”是在无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