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辨治规律
多发性痉挛(mt)也被称为环境失败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障碍。在儿童时期,它主要表现为各种运动和声音的痉挛,通常伴随着强迫、痉挛和情绪障碍。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为神经递质失调、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2]。中医古籍中无相应的病名, 但现代医家通过追溯古代文献, 结合本病临床症状, 认为本病归属“肝风”, 属中医“慢惊风”、“抽搐”等病证范畴。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但仍处于探索阶段[3], 相关治法及处方甚多。现通过综合分析, 归纳其证候特点, 并探讨中医治疗的最佳路径。
1 痰聚风火之病
《内经 · 至真要大论》: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故本病与肝关系最为密切, 肝风内动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苗晋[4]认为本病病因与情志不遂、外感六淫有关, 病变以肝为主导, 病理因素以痰火搏结、肝气疏泄太过为主。属本虚标实, 即脾气虚、肝肾阴虚为本, 阳亢风动、风痰鼓动为标。《景岳全书·小儿则》曰: “凡风之实邪, 惟痰火为最, 而风火次之。”《证治要诀·不寐》提出: “大抵惊悸、健忘、怔忡、失志、不寐, 皆是痰涎扰心, 以致心气不足。”王立华等[5 - 6]认为该病属中医瘈疭、慢惊等范畴, 其病机为脾虚痰聚, 化火扰心, 肝风内动。刘玉书等[7]认为本病病机主要包括情志不遂、肝气郁滞, 劳神太过、心神受损, 邪毒伤正或毒邪阻络, 暴受惊恐、神机逆乱。李润荣[8]认为小儿气血未盛, 神气未充, 易喜易怒, 若外因风邪惊恐, 或内因饮食积滞, 损伤脾胃, 均易变生此证, 总以心火、 肝风有余为病。张骠[9]指出秉赋不足, 五志过极是本病的主要内在病因, 肾虚肝旺, 风阳鼓动是主要病机, 主要病位在心、肝、肾, 病理因素主要是肝火与风痰。欧芳兰等[10]认为怪病多责之于痰, 抽动多责之于风, 此病当属“痰证”“内风”范畴, 病位在肝、脾, 主要病机为肝风内动、痰火扰心。
总之, 本病主要病位在肝, 与心、肺、脾、肾功能失调, 风、火、痰、积内扰相关。病因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等有关。病机特点为肾阴亏虚, 肝阳失潜, 阳亢风动, 脾气亏虚, 痰浊内生, 风痰扰心, 心神不宁等。
2 肢体抽动,或称聚风
MT临床症状繁杂而富于变化, 大都以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和部分情绪及行为障碍为主。陈梁[11]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肾, 病机属本虚标实之证, 以肝肾阴虚为本, 阳亢风动、风痰鼓动为标, 所谓“顽疾怪症, 多由痰作祟”, 风为阳邪, 性主动轻扬, 风痰之邪久羁不去, 上犯清窍则挤眉弄眼, 上袭鼻窍则鼻塞耸动, 上壅咽喉则咽痒不适, 怪声连连, 骂声不断, 流窜经络则肢体抽动不已。张骠[9]将其归纳为风、惊、郁、火4个方面: 1风: 皱眉眨眼, 努嘴缩鼻, 摇头甩颈, 耸肩摆臂, 鼓肚跺脚, 怪象百出, 且症状多变, 常无定数, 病程缠绵, 易于反复。2惊: 惊惕易惹, 夜寐不安, 手足抽动, 肢体震颤。3郁: 胁胀胸闷, 时有叹息, 抑郁寡欢, 性格怪异, 情绪反常。4火: 溲黄便秘, 烦热口渴, 急躁易怒, 舌红苔黄, 脉弦或数。刘弼臣[12]教授通过望诊和问诊对其症状进行初步的梳理, 主要分为以下6大类; 1抽动: 即全身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抽动, 包括挤眉眨眼、咧嘴、耸鼻、仰颈、扭肩, 甚至鼓肚、 踢腿、跺脚等。2发声: 喉肌抽动则会出现轻咳、吭吭、喊叫、怪鸣, 甚至口出秽语、咒骂等。3注意力不集中: 做事不能持久, 上课东张西望, 学习成绩时好时坏, 写字、计数常常出错。4执拗: 重复语言、 重复动作, 且语言、动作毫无意义, 不理会他人感受, 常会对一件小事念念不忘。5孤僻: 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时常自言自语, 独来独往, 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 胆小羞怯, 甚至与老师、同学都不能正常交谈。6焦虑: 脾气暴躁, 容易激怒, 冲动任性,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甚至举手打人或自伤, 胆大, 常常不顾危险, 爬墙登高, 追逐车辆。
3 阴血阴消气阴血证
目前治疗本病多从肝论治, 有以平肝健脾为主者; 有以滋肾平肝为主者; 也有“从肺论治”, 以清肺平肝为主要治法者。安效先[13]治疗本病分以下4型: 1肝阳化风证: 本证特点为上实下虚。治疗上宜平肝潜阳熄风。方选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用天麻、钩藤、僵蚕、生白芍、全蝎、生龙骨、生牡蛎等。 2阴虚风动证: 本证特点为肝肾阴精亏损, 水不涵木, 虚风内动。治疗上宜滋阴潜阳熄风, 以填补欲竭之真阴, 从而平熄内动之虚风。方用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加减, 药用炙甘草、生地黄、生白芍、麦门冬、阿胶、火麻仁、生牡蛎、龟甲、鳖甲等。3心肝血虚证: 本证特点为血虚而肝失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