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基因频率计算专题.docxVIP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基因频率计算专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基因频率计算专题 1 (2009 上海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出现地理隔离 形成生殖隔离 2(2009 江苏 20) 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和a 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 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向左转|向右转 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a】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3 (2010全国)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 .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4(2011广东)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 ,该基因编码 金属步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 定向突变 抗生素滥用 C .金属步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 .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2008山东)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是个体而不是种群 (2008江苏)在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问: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 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怎样变化?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2012上海)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 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30%,21% B.30%,42% C.7%,21% D.70%,42% 8(2010全国)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入入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 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 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 第一代中入入和入3的比例是 1:1 B. 1:2 C. 2:1 D. 3:1 9 (2009广东)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10(2007广东)某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 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的小孩同时患上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 A1/88 B1/22 C7/2200 D3/800 11 (2010上海)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2) 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 该选择类型可由图 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 裹甄瓣① ② ③ 裹甄瓣 ① ② ③ 下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入与B、种群入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 了 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入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 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避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小。 建矿之后,种群Ba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入、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是: 12 (2010天津)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 表 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心 l-Jc-5 、?心 l-Jc-5、谯 L967 [908 1%^ z 潸 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 TOC \o 1-5 \h \z 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 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 力 。 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

文档评论(0)

dajie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