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pptxVIP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汇报人: 日期: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单基因糖尿病 诊治专家共识 摘要 葡萄糖激酶基因(GCK)失活突变所致的葡萄糖激酶功能障碍导致的糖尿病是单基因糖尿病(MDM)的常见类型,即 GCK‑MDM,以往常称为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2 型,简称MODY2或GCK‑MODY。GCK‑MDM的血糖谱、血脂谱、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风险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有所区别,因此其管理方案不同,此外,在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如妊娠期)需施行特殊的管理策略。 由于临床医师和患者对GCK‑MDM认识不足,导致误诊率、误治率较高。该专家共识基于国内外关于GCK‑MDM的研究成果,对于其诊断、治疗、随访、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评估及防治达成一致意见,提出相关建议。 定 义 1 葡萄糖激酶是葡萄糖磷酸化和代谢的第 1 个关键限速酶,被认为是机体维持葡萄糖稳态的重要 葡萄糖感受器,在调节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ɑ细胞分泌胰高糖素、肝脏葡萄糖代谢和肠促胰素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其编码基因 GCK 的失活突变可导致糖尿病,包括杂合失活突变所致的MODY和纯合失活突变所致的 PNDM,GCK基因激活性突变可以导致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congenital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CHI)。GCK‑MODY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而GCK‑PNDM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GCK‑MODY最早于 1992年在法国和英国的家系连锁分析中被发现[5‑6],此后的研究证实 GCK 基因为 MODY 的常见致病基因之一。 流行病学 2 目前认为单基因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 1%~[7‑8] 。 根 据 欧 洲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结 果 ,估 计 GCK‑MODY 的患病率达 1/1 000[9]。GCK‑MODY 是常见的分子确诊的MODY 类型之一,由于种族、年龄、抽样偏倚等原因,各国报告的 GCK‑MODY 占MODY 的比例为10%~60%[10]。有学者报道2020 年我国GCK‑MODY 占MODY 的比例为18.42%[11]。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意外发现高血 糖的儿童中 GCK‑MODY 占比为 43%~63.4%[12‑13]。诊断 为“ 妊娠糖尿病 ”的 患者中约 2%~6% 为GCK‑MODY[9,14]。PNDM 是一种罕见的糖尿病,而 GCK‑PNDM 在PNDM 中占比为2%~3%。 第一部分 GCK基因与GCK‑MDM的病理机制 GCK 基因与GCK‑MDM 的病理机制 GCK 基因位于染色体7p15.3-p15.1,由12 个外显子构成,长度 45 168 bp,GCK 基因编码的葡萄糖激酶,也称为已糖激酶Ⅳ型。研究表明,葡萄糖激 酶在肝细胞和胰岛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此外,在 中枢神经细胞(下丘脑、垂体)和小肠中也有表达。由于启动子和转录本的不同,外显子选择性剪切合 成3 种组织特异性的葡萄糖激酶同工酶,胰岛β 细胞特异性表达同工酶 1(NP_000153.1)、肝细胞特异性表达同工酶 2(NP_277042.1)和肝细胞特异性表达同工酶3(NP_277043.1)[15]。 GCK 基因与GCK‑MDM 的病理机制 如果出现 GCK 基因的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失活突变,葡萄糖激酶功能严重受损,则会引起胰岛 β 细胞在高血糖时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导致胎儿时期出现严重的宫内发育迟缓,常在出生后几天内即出现显著高血糖,表现为PNDM[18‑19],一般无其他胰腺外病变表现。患者需要长期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0]。GCK 基因的杂合激活突变导致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增加,在 较低血糖水平下仍产生了不适当的胰岛素分泌,从 而导致低血糖症。 此外,研究显示GCK 基因多态性与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第二部分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 GCK‑MODY 是无症状性家族性高血糖最常见的病因[23],患者通常不会出现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较少出现糖尿病酮症。患者仅表现为非进展性的轻度血糖升高,通常 FPG 在 5.4~8.3 mmol/L(97~150 mg/dl)水 平 ,糖 化 血 红 蛋 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约 为 5.8%~7.6%(40~60 mmol/mol)[24]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 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中糖负荷后 2 h 血糖(2‑hour postload plasma glucose,2hPG)较 FPG 升高幅度常小于3.0~3.5 mmol/L[25]。 一、血糖谱 临床

文档评论(0)

c67b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