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二、绿氨的定义
三、绿氨的制备工艺
六、绿氨的政策环境与产业进展
四、绿氨的应用场景及前景
五、绿氨的制备成本与经济性分析
一、氨的简介与产业概况
绿色化工必由之路,绿氢应用新方向,万亿级产业方兴未艾
氨是大宗基础化工品,具备原料、燃料双重属性,应用场景广泛、当前以生产化肥为主; 合成氨属于能量密集型产业, 是中国乃至
全球碳排最高的化工产业, 向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受资源禀赋及技术成熟度影响,各国家地区向绿氨转型技术路径有所差异
由氢的碳足迹决定,氨的制备可分为灰氨、蓝氨、绿氨三类;绿氨—绿电制绿氢 耦合 合成氨生产,实现清洁零碳排放的高效合成氨
工艺,技术工艺尚未定型, 比较来看,柔性的低温低压法更适应绿氨的生产工况, 有望成为大规模制取绿氨的主流技术路径
随着绿电电价下降与电解技术的成熟, 绿氨成本将持续下降;中国绿氨经济性竞争力可期,制备成本有望在2050前后降至240美元/
吨; 细分场景来看,绿氨制备与船运燃料、氢储运等场景下,绿氨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火电掺烧场景短期内仍需依赖政策驱动
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家及地区关于绿氨的鼓励性政策持续出台,全球规划中的绿氨产能已超7000万吨;细分地区来看,澳洲及中东
有望凭借成熟的合成氨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风光资源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绿氨生产中心, 日韩则为绿氨政策确定性最强的地区
绿氨是无碳化的氨合成与生产,由绿电制取的绿氢与空气分离得到的氮经过一定的合成工艺合成为绿氨; 绿氨在清洁动力燃料、
清洁电力燃料(火电掺烧)、储氢载体等新应用场景与市场拥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其渗透有望不断快速攀升,2030年全球年产
量有望超 ,2050年超 ,成为全球新型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一环。
绿色化工必由之路,绿氢应用新方向,万亿级产业方兴未艾
NH3
氨是大宗基础化工品,具备原料、燃料双重属性,应用场景广泛、当前以生产化肥为主; 合成氨属于能量密集型产业, 是中国碳排最高的化
工产业, 向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受资源禀赋及技术成熟度的影响, 各国家地区向绿氨转型的技术路径有所差异
氨的简介与产业概况
71
% 农业用氨
29%
工业用氨
氨的简介与产业概况
氨—大宗基础化工品,原料、燃料双重属性,应用场景广泛、当前以生产化肥为主
目前全球80%以上的合成氨用于生产化肥。就中国而言,目前合成氨主要有农业、工业、储能(新增用途)等三大类用途。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
农业用氨占比71%,工业使用占比29%,氨作为储能介质用途尚不成熟,占比不足1%;
氨,化学分子式为NH3,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挥发、可燃、其强烈刺激性气味极具辨识度。氨目前是世界上生产及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化学
品之一,具有原料和燃料双重属性。
©2023.11 Sixsigma Research
船舶动力
冷冻剂
化肥
炸药
氨的简介与产业概况
全球范围看, 氨产能十分集中, 贸易属性强,中国合成氨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目前,氨的生产目前主要是基于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哈伯-博世法,该方法以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原料,适用于连续、集中化、大体量的
合成氨生产;基于这一成熟的工艺, 全球每年合成氨产量为2.5亿吨左右, 且产能分布主要受化石能源禀赋的影响, 主要产自中国、印度、俄罗 斯和美国四个国家;中国与印度虽然是合成氨产能大国,但由于农业化肥、工业消耗量大等原因,同时也是氨的主要进口国;俄罗斯则是全球 主要的净出口国; 全球范围来看约 70% 的合成氨用于进出口及国际贸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
©2023.11 Sixsigma Research
进口
出口
自20世纪50年代来,中国合成氨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产量约占全球的30%;但2010年以来中国合成氨产能过剩率已
超30% 。2016年工信部印发《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明确原则上不再新建以无烟块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 且行业 主要以去产能为主基调。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合成氨行业淘汰落后以及过剩产能不得少于1000万吨,同时伴随着相关工艺的 改良与成熟, 产能有效利用率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近年来整体上中国合成氨产业呈现产能逐年减少、产量总体稳定、仍需进口填补缺口的局面。
氨的简介与产业概况
国内范围看, 氨能的供给侧产能结构调整效果显著,产能集中且稳定, 但仍需进口
35515
33779 31355
115.4
105.5
总体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国和消费国,合成氨产业遍布全国, 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2017 2018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型钢悬挑卸料平台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 2025版最新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汇编.pdf VIP
- (高清版)DG∕TJ 08-2105-2022 行道树栽植与养护技术标准.pdf VIP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多旋翼无人机飞控系统组装调试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表格汇编).doc VIP
- 建筑机电安装培训.pptx VIP
- 初三物理课件第十六章 3节 电阻课件初三物理课件第十六章 第3节 电阻课件.ppt VIP
- 低空经济产业园招商引资与项目管理.docx VIP
- 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课件.pptx VIP
- 2025年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预案(精选模板).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