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寄江州白司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届陕西高三上开学考).docxVIP

古代诗歌《寄江州白司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届陕西高三上开学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写江州湓江蜿蜒,正如飘飞的衣带,以此状写白居易悠游山水的洒脱。

C.第五句中的“离鸿”指的是白居易,他远谪江州,远离亲友,如离群的孤雁。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虽可借佛道短暂消解忧愁,但政治追求仍应是其人生方向。

15.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要分析诗句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进行委婉劝告,劝告的内容是什么。

【解答】(1)C.A.《钱塘湖春行》写于白居易谪居杭州时,并非于江州所作。B.颔联写听闻中江州之景,通过写江州景致的美好,来劝慰朋友不要过于消沉。D.尾联收束全诗,直接提出对朋友的劝勉:虽然现在境遇不好,但是不要消极地沉迷在佛道之中。

故选C。

(2)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除了第二句之外,还有尾联,所以要重点对这两句诗进行分析。第二句借用典故,采用了问句的形式表达劝告之意,望其不要产生厌倦官场的情绪。尾联则直抒胸臆,传达勉励之情。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也为结尾的劝告做了铺垫。

答案:

(1)C

(2)我同意前人的说法。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包含委婉劝告之意。该句大意是说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可住得?结合尾联“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的意思“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可见杨巨源是希望白居易志向还在,不要意志消沉。这一问又暗含着对朋友的劝告,问是否住得,其实是说住不得,劝告朋友不要意志消沉,消极避世,还要对仕途有信心。译文:

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

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

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

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一味求佛问道;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计6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

(3)《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4)《劝学》中,“___________”说君子天赋本性与其他人没有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

(5)《蒹葭》“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