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k仰留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
厚德博学精医济世
新仰留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
学习目标
一、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新仰叠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
一、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1、概述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是
一组与暴露于一个或一系列应激性、创伤性事件或不
良经历直接相关的精神障碍。
其症状内容、病程与预后均与应激因素有密切关
系。
厚德博学精医济世
二抛属医物
2、临床分型
·应激相关障碍分为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延长哀
伤障碍、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这些不同应激相关障碍的区别是应激事件引起的症状的性质、模式和持续时间以及相关的功能损害不同。
●从患病年龄来看,应激相关障碍的患病年龄分布较广,从少年到老年均可见,尤以青壮年为多见。
3、病因与发病机制
①遗传因素
文献报告:单卵双生者应激障碍的同病率为29.5%,明显高于双卵双生者的发病率,高出2.2%,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②社会文化因素
(1)严重的生活事件
(2)突发的自然灾害
(3)战争场面
(4)日常生活中的困扰
3、病因与发病机制
③易感素质
(1)患者在以往有应激障碍的病史。
(2)病前人格不够健全,如敏感多疑、抑郁、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等。
(3)缺少社会支持。
(4)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者。
(5)老年、儿童易患本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指个体经历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而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精神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
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常为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
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
核心症状为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与麻木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4,主要临床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C-PTSD)是长期、反复经历创伤事件后出现的一种精神障碍。
与PTSD的区别在于:①C-PTSD所遭遇的创伤性事件为难以或不可能逃脱的长时间或重复性事件(如长时间家庭暴力、反复性侵害或身体虐待等),而
PTSD遭遇的创伤性事件多为一过性事件。②C-PTSD除了PTSD的核心症状外,还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障碍、负性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障碍。
C-PTSD的人际关系障碍表现为不能持久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包括过度依医赖他人、取悦他人、控制他人;或表现为对人际关系敏感、警觉性或防御性增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负性自我认知表现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常有羞耻感、内疚感、失败感,并可能出现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情绪调节障碍表
现为情绪不稳定,无快乐的体验;经常冲动攻击和破坏性行为。
C-PTSD的以上症状会导致患者有明显的人际、家庭、社会关系损害,以及社会功能损害。
新仰留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
厚德博学精医济世
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是指在明显生活改变或环境改变时所产生的短期、轻度的烦恼状本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的行为改变和生理障碍,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常见的生活环境改变有丧偶、离婚、失业、更换新工作、移居国外、退、经济危机等。病往往与生活件的严重程度和个体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等有关。
适应障碍的临床症状变异较大,常见症状包括:①焦虑和抑郁情绪,表现为无望感、哭泣、心境低落等抑郁情绪,或惶惑不知所措、紧张不安、注意力、害怕和易激惹等焦虑情绪,可伴有心慌、震颤、胃肠不适等躯体症状。②品行障碍,表现为对他人利益的侵犯或不遵守社会准则和规章、违反社会公德,如逃学、说谎、打架斗殴、毁坏公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甲状腺疾病患者就医指南与建议.pptx
- 全球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优化:提高抗击传染病的能力.pptx
- 生物恐怖主义与传染病传播:生物安全与防范措施.pptx
-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pptx
- 传染病疫情下的卫生旅游:安全出行与健康保障.pptx
- 胚胎移植后的验孕与妊娠确认:何时进行验孕以及如何确认妊娠.pptx
- 甲状腺疾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pptx
- 女性不孕的预防措施: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pptx
- 男性不育症状与表现:精子问题与生育能力下降.pptx
- 药理学课件:药物效应动力学.pptx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