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区域地质背景
聊城地处鲁西黄河冲积平原,为著名的江北水城,低温地热水资源比较丰富且在城区普遍分布,温度一般在45°C?67°C。
该区在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台的一部分,通过城区东部的南西北东方向的聊城-兰考大断裂,将该区切割成东西2大部分。断裂以西属辽冀台向斜,断裂以东为鲁西台背斜。聊城城区处于莘县凹陷(V4)与阳谷凸起的结合部。聊考断裂带在聊城城区段宽度较大,最宽处可达6.3km,落差大于2500m。因此这条形成于中生代的断裂带,控制了聊城地区第三系沉积物和构造的形成发展。
根据上世纪70年代石油地质钻探和近年城区水文地质钻探资料显示:断裂带两侧地层差距较大。断裂带以西,新生代地层发育较齐全,自下第三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发育,厚度可达数千米。而聊考断裂带以东,则新生代地层厚度不足千米,缺失下第三系地层。区内与地热水有关的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Q);上第三系明化镇组(N1-2m);上第三系馆陶组(N1-2g);第三系东营组(E3d)、沙河街组(E2-3s);石炭系(C)二叠系(P);寒武-奥陶系(0)。2区域热储、热源及补给源概况
目前,聊城城区主要开采的热储层2个:一个为聊考断裂带以东的寒武奥陶系热储,含水层主要为岩溶裂隙灰岩和豹皮状灰岩;另一个为断裂带以西的上第三系馆陶组热储,含水层为岩类裂隙-孔隙型热储。下第三系的东营组热储由于埋深较大,在该区只得到部分利用。其下伏的沙河街组热储尚未得到开采利用。这两个热储温度高、涌水量大,为未来地热水的开采方向。以上热储层均以热导率低的第四系和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为盖层,该盖层主要由黏性土、砂性土、砂土和泥岩、砂岩互层组成,具有较好的隔水和保温作用。
该区地热类型为层控型,区内中部的聊考大断裂,以及东部的茌平断裂和西部的堂邑断裂,为地球内部热流向上传导提供了良好通道。聊考断裂活动时间长而且现代仍在活动,该断层的摩擦热亦为本区补给热源之一。
本区地热水存在2个补给源,聊考断裂带以东的奥陶系岩溶裂隙水主要补给源在平阴和鲁中山区,该区接受大气降水后向西北方向运动,经长距离的深径流循环,为本区提供水源。断裂带以西的馆陶组岩裂隙孔隙水补给源主要来自西部太行山区的大气降水,经缓慢径流和溶滤作用,并与沉积水混合、对流后储存在裂隙孔隙含水层中。根据该区地热水同位素分析结果,氤的含量在6.15?6.64T.U,可推测出该区地热水均为新近的入浸水与与古水的混合水,40年前古水占优势,新近入渗水补给量较小。
3地热水资源特征
3.1地温场特征
根据第四系浅井井中测温资料,区内恒温层埋深约为20m,恒温层温度为13.6CO根据聊城有关地热井的测温资料,在聊考断裂带东侧的古潜山附近,上覆盖层的地温梯度变化幅度一般在5.0?7.9C/100m,而其下奥陶系热储段的地温梯度值相对较小,在0.82C/100m。而寒武系层段内,地温梯度值为2.56C/100m。在断裂带以西,盖层地温梯度相对较小,一般在3?3.5C/100m,馆陶组热储层平均地温梯度为1.9?3.5C/100m,愈靠近聊考断裂带地层地温梯度愈大。在水平方向上表现为,阳谷凸起内的地温梯度大于临清凹陷区的地温梯度。
3.2热储含水层特征
根据已有钻探及物探资料,本区馆陶组热储层含水层岩性以中细、中粗砂岩、砾状粗砂岩为主,可开采利用的层数一般在14层左右,累计厚度平均在95m,渗透系数一般为0.25?0.38m/d,孔隙度在15%?35%之间。地热水温度为45C?55C,单井涌水量40?60m3/h。本区奥陶系热储含水层以上部结晶次生的古溶蚀发育带为主,岩性主要为灰岩及白云岩,渗透系数一般为2.3?5.2m/d,裂隙岩溶率为8%?15%,总厚度约100m,地热水温度为55C?
67°C。目前东营组热储仅得到部分开采利用,水文地质参数尚待通过试验获取,但水温可达到55C?65C。
根据不同位置地热水井的水质检测结果,区域内地热水水质变化较大。首先表现为不同热储层的水质变化较大,东营组热储层水矿化度最高,一般在5035?10120mg/L,为咸水或盐水,水化学类型随矿化度的升高由Cl?SO4-Na型过渡为Cl-Na型水。馆陶组热储水的矿化度一般在3970?9854mg/L,水化学类型亦随矿化度的升高由Cl-SO4-Na型过渡为Cl-Na型水,为咸水。奥陶系灰岩热储的地热水的矿化度变化不大且相对较低,一般在5250?5330m/L,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Ca型水。
本区不同热储层地热水的pH值一般在7.0?7.7,一般为极硬水。地热水中所含微量元素较丰富,一般含有偏硅酸、锶、碘、氟、偏硼酸等有益元素。其中锶元素的含量均达到了命名矿水浓度;普遍开采的馆陶组热储层地热水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