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防治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蝗虫的防治技术(系统方法)

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世界蝗虫种类有12000种以上,对农、林、草业可造成危害的约300多种;我国已知1000种以上,有害的约60多种[1],在广阔的农区、牧区及部分林区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蝗灾是我国农牧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也是世界性的严重虫灾。

在“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指导下,综合采用生态治蝗、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蝗灾治理措施,我国的蝗虫测报、防治和飞蝗发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2]。本文就我国蝗灾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综述和讨论,以期对治理蝗灾起到启示作用。

1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针对东亚飞蝗的不同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草原蝗区)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学控制技术,如农业结构调整、水位调控、天敌保护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长期控制蝗灾的有效途径】2]。

1。1农业结构调整

提高复种指数,避免和减少撂荒现象.因地制宜,合理规化农、林、渔等产业.在滩地种植芦苇、黄花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蝗虫重灾区种莲藕、养鱼等。充分利用蝗区自然条件,大面积种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飞蝗厌食作物,并对农作物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减少蝗虫食料,抑制蝗虫的发生[3]。

1.2水位调控

低洼内涝及滨湖、河泛等类型蝗区的改造,首先应从兴修水利入手,旱、涝、蝗综合治理。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要注意排灌两方面的问题,要求大雨不成涝灾,无雨不怕旱。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时,要抓紧时机,兴建或恢复农田排灌设施,做好山、水、田、农、林、路的综合治理】4]。

1.3植树造林

在蝗虫发生基地大搞植树造林,使其密集成荫,绿化堤岸、道路,改变蝗区的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这样既绿化了环境,又减少了蝗虫发生数量[5];同时,植树造林还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提高蝗虫天敌存量和控制蝗虫种群。

1。4提高蝗区植物多样性和覆盖度

蝗区植物的多样性会延长蝗虫寻找食物的时间,植物的高覆盖度可减少蝗虫产卵的场所,这些措施都会有效地减少蝗虫的发生.同时,提高植被覆盖度和植物多样性还能提高一些蝗虫天敌的数量。

1。5加强牧区管理和草原建设

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增加草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改变蝗虫发生的适宜环境,改变生态小气候,从而控制草原蝗虫。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控制蝗灾的新途径,包括微生物农药(如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植物源农药(如天然除虫菊酯)、昆虫信息素(如蝗虫聚集素)等[6].

2.1蝗虫致病微生物及其利用

2。1。1蝗虫微孢子虫国内研究较早且较成功的蝗虫致病微生物是蝗虫微孢子虫.蝗虫微孢子虫具有较广的寄主范围,已知蝗总科90多种蝗虫均易感染。

运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草原蝗虫的成本可比化学杀虫剂降低1/3?1/2,且操作简便(喷雾、撒饵均可),在草原蝗虫种群中可长期流行和传播[7]。此外,蝗虫微孢子虫还可与卡死克等特异性杀虫剂协调应用或混配使用,实现了速效与长效、化防与生防协调治蝗的目的[8]。

2。1。2蝗虫致病真菌在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中真菌可能在蝗虫种群自然调控中起主要作用,真菌在经过引进后可广泛流行从而大量杀死害虫种群[9]。常用的蝗虫病原真菌包括丝孢类的白僵菌、黄绿绿僵菌、小团孢属以及结合菌类的蝗噬虫霉等[10],在这些致病真菌中,使用半知菌类孢子作为真菌杀虫剂具有快捷、有效的前景.

2。1。3蝗虫痘病毒蝗虫痘病毒于1966年在国外首次从黑血蝗体内分离得到,1981年黄传贤等在国内新疆西伯利亚蝗体内首次发现蝗虫痘病毒,并命名为西伯利亚蝗痘病毒.此后国内又相继发现亚洲小车蝗痘病毒、意大利蝗痘病毒等5种蝗虫痘病毒[11].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蝗虫痘病毒制剂也是控制蝗虫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2。1。4蝗虫致病细菌用苏云金杆菌亚种感染青海、四川草地的优势种蝗虫的试验结果表明Bt7可用于草地蝗虫的防治[12].此外,自黄脊竹蝗体内分离得到的一种类产碱假单孢菌[13]以及在棉蝗体内发现的蜡状芽孢杆菌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1。5蝗虫致病线虫寄生蝗虫的线虫主要属于铁线虫科和雨线虫科[14]。另外,索科索属线虫寄生蝗虫可使蝗虫表现出行动迟钝、腹部异常膨大、食量减少或不取食等病症。由于受索线虫的侵染,北美洲东部蝗虫的种群一直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下[15]。

2。2蝗虫天敌动物及其利用

对蝗虫有抑制作用的天敌大约有8大类70余种,包括菌类、线虫、螨类、昆虫类、蜘蛛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16]。其中昆虫类、菌类、鸟类等已被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加以研究利用。

2.2。1天敌昆虫蝗虫的天敌昆虫在减少静态蝗虫群集和群集种群的增长速度方面具有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