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肇庆府城周边民居的建筑特色及其与府城复兴的关系
目录
TOC\o1-9\h\z\u目录 1
正文 2
文1:肇庆府城周边民居的建筑特色及其与府城复兴的关系 2
二、肇庆府城周边民居的建筑特色 3
(一)肇庆府城周边民居概况 3
1.传统的“三间两廊”屋 4
2.西关大屋;西关大屋出现于清末明初“采用三间布局 4
五经里梁家大屋 4
3.中西结合的民居 4
(二)肇庆府城周边民居的建筑特色 5
1.浓厚的广府文化特色 5
2.顺应自然的建筑理念 6
3.东西文化的融合 7
4.商业和生活的结合 7
三、肇庆府城周边民居与府城复兴 8
(一)肇庆府城周边民居保护现状 8
(二)肇庆府城周边民居的保护和利用与府城复兴的关系 8
(三)肇庆府城周边民居的建筑特色对府城复兴的启示 9
注释: 9
文2:肇庆府学宫与肇庆府城文化复兴 10
一、肇庆府城与府城文化复兴 10
二、肇庆府学宫与儒学遗产 11
三、肇庆儒学遗产助力府城文化复兴 12
(一)恢复府学宫主要建筑 12
(二)在学宫内举办传统祭孔仪式 13
(三)定期在学宫举办开笔礼活动 14
(四)利用府学宫及肇庆古城墙的文物古迹资源 14
原创性声明(模板) 15
正文
肇庆府城周边民居的建筑特色及其与府城复兴的关系
文1:肇庆府城周边民居的建筑特色及其与府城复兴的关系
肇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肇庆府城历经近千年,至今仍保留了宋代的基本格局,实属难得。肇庆府城的历史变迁见证了肇庆的城市发展历程,是该城市持续发展、保持其文化根基和创新源泉的重要基础。
打造一个怎样的府城,复兴一个怎样的府城,需要深入研究,谨慎为之。“拆真文物,造假文物”、“拆真古城、造假古城”是许多城市的历史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保护府城的历史印记、遗迹遗存、文物,整合府城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并以此来作为指导府城复兴项目的推进,才是府城复兴的出路。
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连破岭南州县,端州无城池防守,丁宝臣弃城而逃。狄青平定侬智高后,也就是皇佑五年,开始修筑土城,政和三年(1113年),郡守郑敦义扩大城池,拓为砖城,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至此,肇庆府城的范围和格局基本形成。
明、清时期,两广总督府驻于肇庆。期间,肇庆古城墙历经多次修葺。
直至民国初年城墙仍保持年完好。民国13-15(1924-1926年),将城墙上的门楼、雉角楼、文昌阁、月城炮台,城墙披云楼段外全部拆低了7市尺。
图片来源:肇庆市端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肇庆市志》.广东人民.1996
自此以后,城内城外的界限被打破。所幸,历经多次朝代变迁,肇庆古城墙及其所围蔽起来的府城、府城内的几条主干道都没有被破坏。府城周边民居(清至民国时期)仍有较多被保留下来。
过去,人们多注重宫殿、寺庙、古塔等公共建筑,因其一般较民居建筑规格更高,更华丽、精致。然而,传统民居也是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庆府城周边民居与古城墙是相互依存的关系。1964年颁布的《威尼斯宪章》(全称《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1964年5月31日,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员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威尼斯通过的决议)中提到“一座文物建筑不可以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它所产生的环境分离出来,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已定规模的环境的保护”,保护范围扩大到单体建筑周围的历史环境及环境中的各组成元素。城墙是“与低矮的民居结合在一起的,其形态美取决于各组成部分的和谐与统一,这些组成部分包括古城墙及城墙的周边环境。”[1]没有传统民居的城墙,其雄伟壮观是无法体现出来的。民居与城墙构成了肇庆府城的基本元素,其分布与格局构成了整个府城的框架和结构,其灵魂则是这个城市传统的历史和文化。
研究肇庆府城周边民居的建筑特色,发掘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对于肇庆府城的复兴具有重要作用,是府城复兴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二、肇庆府城周边民居的建筑特色
(一)肇庆府城周边民居概况
本文所论述的民居为肇庆府城周边的传统民居,包括城墙以内、城墙外围附近及府城往东(以正东路为主干线,辐射周边的传统街道)的阅江楼片区的民居,民居的始建时期为清至民国时期。
在肇庆府城周边民居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传统的“三间两廊”屋
传统的“三间两廊”屋、“竹筒屋”、“明字屋”。如“青宁坊邓家大屋”就是传统的“三间两廊”屋,“兴贤里冯家大屋”就是目前府城周边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竹筒屋。
青宁坊邓家大屋兴贤里冯家大屋
2.西关大屋;西关大屋出现于清末明初“采用三间布局
西关大屋;西关大屋出现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