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复习•诊治风温病之秘诀》.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诊治风温病之秘诀》

陈平伯著的《外感温病篇》是治疗风温病的名篇,咱们系统学习其精华,请见下文:

一,【判定标准】

风温病的病因是感受风温之邪。我们怎么知道病人患的是风温病呢?根据风温病的提纲症判断。陈平伯在《外感温病篇》中提出风温病的提纲症原文是:“风温为病,春月和冬月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证之提纲也”。意思是说在春天或者冬季气候应该寒冷而反暖时,病人症见怕风或不怕风,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可以判定病因是感受风温之邪,也就是判定病人患的是风温病。

二,【提纲病机】

风温病四大提纲症分别是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其病机分别叙述于下:

1,身热:风温之邪内侵,正气与邪气斗争,故发热。

2,咳嗽:风温之邪从口鼻入,首先犯肺,肺失宣降,故咳嗽。

3,心烦:肺的热邪上扰神明,故心烦。

4,口渴:热邪耗伤津液,导致体内缺津液,故口渴。

三,【病变中心】

风温病是感受风温之邪。如果风温之邪侵袭体表犯卫气,由于肺主卫气,胃是卫气之根,所以肺胃内应。如果风温之邪从口鼻入,由于口通于胃,鼻通于肺,所以肺胃受伤。故风温病以肺胃为病变中心。

四,【传变规律】

风温病发展由浅入深分为卫分阶段、气分阶段、营分阶段、血分阶段,遵循卫气营血辩证体系。

五,【诊治秘诀】

虽然风温病分为卫分阶段、气分阶段、营分阶段、血分阶段,但是风温病是以肺胃为病变中心,肺胃有热邪贯穿风温病始终。因此每个阶段的治疗重点是清肺胃的热邪。用药讲究轻透养阴,轻透是指用连翘等体轻具有散风热之品,养阴是指用麦冬等养肺胃阴之品。

六,【肺卫证治】

陈平伯著的《外感温病篇》,内容一共12条。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诊治秘诀后,再看《外感温病篇》,就能看明白了。讲解其中第二条如下:

1,原文:风温证,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舌苔白者,邪在表也。当用薄荷,前胡,杏仁,桔梗,桑叶,川贝之属,凉解表邪。

2,讲解:首先根据风温病提纲症判断疾病是否是风温病,风温病提纲症是:“或恶风或不恶风,身热,咳嗽,心烦,口渴”,原文所列的症状中有畏风,身热,咳嗽,口渴,具备风温病的提纲症,可以判定是风温病!其次判断风温病处于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中的哪个阶段?用卫气营血辨证法来判断。卫气营血辨证法主要通过舌象来判断。如果舌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是卫分证;如果舌苔厚白而干或厚黄而干,舌边舌尖红,脉数,是气分证;如果舌质绛,神昏,脉细数,是营分证;如果舌质深绛,谵语,发斑,症状昼轻夜重,是血分证。此条原文所列症状中有脉浮数,舌苔白,符合判定为卫分证的标准,可以判定是卫分证。由于风温病是以肺胃为病变中心,初期以肺为主,所以诊断为肺卫证。治疗用薄荷,桑叶辛凉解表散风热,用川贝清肺热。用桔梗宣发肺气的同时用杏仁和前胡肃降肺气,恢复肺宣发和肃降正常功能,此方仅六味药,组方紧严密,紧扣病机,故方小而效宏!

学习肖老师湿热病篇总结

湿热病提纲症原文是:“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见病人既有脾胃的定位症状,又有湿热的定性症状,就可以诊断为中焦湿热证

湿热之邪传入中焦,病机转化分为三种情况。

湿重热轻:“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症见发热,胸痞汗出,口渴,舌苔白腻。治法:苦辛温法,

常用雷氏芳香化浊汤。雷氏芳香化浊法:藿香叶一钱,佩兰叶一钱,陈广皮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大腹皮一钱(酒洗),厚朴八分(姜汁炒),加鲜荷叶三钱为引。

【主治】五月霉湿,并治秽浊之气。

【方论选萃】清雷丰:此法因秽浊霉湿而立也。君藿、兰之芳香,以化其浊;臣陈、夏之温燥,以化其湿;佐腹皮宽胸腹,厚朴畅脾胃。

热重湿轻:“中气实则病在阳明”

症见壮热口渴,自汗,脉洪大,舌苔黄腻。治法:苦辛寒法,常用白虎加术汤,还常用蒿芩清胆汤,甘露消毒丹。甘露饮:枇杷叶、熟地、生地、天门冬、炒枳壳、茵陈、麦门冬、石斛、炙甘草、黄芩

湿热并重:病在脾胃。

症见舌根白、舌尖红,或苔黄腻、脉滑数。治法:辛开苦降法,

常用王氏连朴饮

湿热病初起的治疗有三大禁忌:禁辛温发汗、禁苦寒泻下、禁滋腻养阴

附后---风温病总结

冬季,应该寒,可是反暖,此时受邪则病风温

风温病提纲症:春月或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

1.热邪在卫表,肺失宣降,为病症急性初起,可以诊断为卫分证,治法辛凉解表,透邪外达。当用薄荷,前胡,杏仁,桔梗,桑叶,川贝之属,凉解表邪。

2.阳明气分证,气分热盛,口渴就是阳明气分证,用白虎汤加减,竹叶石膏汤合麦门冬汤。(如果口苦,协痛,就是肝胆气分证,用桅子清肝饮)

风温证,身热汗出,面赤神迷,身重难转侧,多睡眠,鼻衄,精夜劫夺,神机不会,用石膏,知母,麦冬,半夏,竹叶,甘草之属,泄热救津。风温是热邪,耗伤肺胃之阴,要补阴。

肺胃被风温所伤,金囚木旺阴津亏而致舌肺胃处凹,麦门冬汤加竹茹,枳实降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