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复习·诊断与治疗脾阴虚证》.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诊断与治疗脾阴虚证》

许多疾病治不好,并不是疾病有多难治,而是自己中医知识有盲区,疾病在自己视野之外。比如脾阴虚证,如何辨证诊断?用什么方剂治疗?脾阴虚证与其他脏兼证又怎么治?咱们学习古今治虚损病第一高人吴澄治脾阴虚证。其精华叙述如下:

一,【辨证诊断】

脾阴虚证,应该既有阴虚的定性症状,又有脾的定位症状。

(1)主症:舌质红舌苔少津液少,口干,唇燥,这些是阴虚的定性症状。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不调(便秘,便溏,先坚后溏),这些是脾的定位症状。

(2)次症:形体消瘦,手足心热,脉细无力,这些是阴虚的定性症状。

二,【与胃鉴别】

脾阴虚证会表现出便溏,先干后溏,腹满腹胀,食欲减退,食不知味等。胃阴虚证会表现出胃脘隐痛,嘈杂似饥等。

三,【用药原则】

(1)《内经》说:“欲令脾实,宜甘宜淡”,唐容川说:“甘寒益胃阴,甘淡益脾阴”,因此治脾阴虚证用药宜甘宜淡。

(2)用药剂量宜小。

四,【常用中药】

治脾阴虚证常用甘淡药有山药,扁豆,莲肉,人参,薏苡仁。

五,【常用方剂】

脾阴虚证用“理脾阴正方”治疗。脾阴虚证常常与其他脏兼证,与肺兼证,脾肺气阴两虚用“保金汤”治疗;与肾兼证,脾肾阴虚用“培土养阴汤”治疗;与心兼证,心脾两虚用“资成汤”治疗;与肝兼证,肝郁脾虚用“畅郁汤”治疗。

六,【治病妙法】

治脾阴虚证用甘淡药之法,也是治虚损濒危病人之妙法,常常挽救癌症,肝硬化腹水等病人之生命。癌症,慢性肝炎等病到了后期,病人之所以出现恶闻食臭,不欲进食,形体消瘦,是因为脾胃虚弱至极,但是用补益之剂难以接受,即所谓的不受补,此时用八珍汤不受者,用理脾阴正方;用归脾汤不受者,用资成汤;用补中益气汤不受者,用升补中和汤;用逍遥丸不受者,用畅郁汤;用四物汤不受者,用理脾益营汤;用六味地黄丸不受者,用培土养阴汤;用生脉饮不受者,用保金汤。各个方剂中的理脾阴药物使虚极之脾胃有了受纳药食、行使药力的能力,贯彻了“有胃气则生”之旨,并且方剂中相须配伍纠正了相应证候的病变机制,故收效颇佳!

七,【治病举例】

某男,47岁,工人,患肝炎已十年,屡治不效,刻诊:面色青黄,肝区闷痛,口干,口苦,神疲乏力,多梦,食不知味,便溏,小便短黄,唇红发皱,舌质偏红苔少,舌乏津液,脉弦细数。

〔辨证诊断〕肝区疼痛,口苦,脉弦确定病位在肝。脉数,小便黄确定病性为热。病位与病性结合是肝郁化热证。食不知味,便溏确定病位在脾。舌质偏红苔少,舌乏津液,口干,唇红发皱,确定病性为阴虚。病位与病性结合是脾阴虚证。综合上述分析,辨证诊断为肝郁化热,郁热消耗阴液,久之脾阴虚。治法补脾阴,理肝气。治疗用理脾阴正方,去掉河车,荷叶,老米,加沙参,麦冬,枸杞,郁金,柴胡。10剂症状大减,药证相合,上方稍作加减,五个月肝功能正常,请症消失。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