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晨读内容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docxVIP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晨读内容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课说“木叶”

1.成语积累

(1)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2)一言难尽: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

(3)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筌,捕鱼的竹器。

(4)相去无几: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相去,互相间存在距离;无几,没有多少。

(5)一字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2.名句积累——古代诗词中的“木”“叶”

(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其一)》

(3)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4)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6)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

(7)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

(8)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诗歌赏读

林庚

夜走进孤寂之乡

遂有泪像酒

原始人熊熊的火光

在森林中燃烧起来

此时耳语吧?

墙外急碎的马蹄声

远去了

是一匹快马

我为祝福而歌。

赏析《夜》创作于1933年,诗人并以“夜”为名出版诗集。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孤寂之乡”“泪”“原始人”“一匹远去的快马”等意象,表达了孤独感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深感民族的灾难和个人的不自由。

2.佳作阅读

林庚:布衣情怀

袁行霈

林庚先生出身世家,其父林宰平“生平爱艺术,好朋友,精书法,能诗文”,身在北大,兼职清华,与梁启超、王国维等同为清华国学院德高望重的大学者。按说,从这样的家庭出来的该是做派盎然的世家子弟才对,可是,先生不然。

先生少年英发,从国内顶尖的中学毕业后,于1928年考入清华园,读物理。两年后,林庚突然发现自己对文学居然如此难以忘情,于是找到国文系主任朱自清,申请转系。不久,他就成了国文系的学生。在此后不长的时间里,他发表了二三十首旧体诗词,以至于在旧体诗词中流连忘返。只是突然有一天,他醒悟到:古典诗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近极致,无论今人怎么努力,都难免嚼前人嚼过的馍——一样的格律,一样的措辞,一样的风格,一样的主题……现代人无论有何等的才力和心气,都难以超越古人而另拓疆土。

从此,先生开始写起新诗来。

不日,先生发表了第一首诗《风沙之日》,写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先生的新诗生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自此,诗人林庚横空出世,声名鹊起。其诗既有翩翩欲飞的少年精神,亦有一抹唐诗的风韵,故在众多诗作中独标高格。可以说,如此年少而成就如此大名者,在彼时的清华,大概唯曹禺一人可比。

1933年,著名诗集《夜》的出版使先生顺利毕业。毕业后的林庚先生,开始担任朱自清的助教。1934年夏天,东北烽烟渐盛,阴影直逼北平。这时,先生下江南了,由北平而南京,由南京而上海,由上海而杭州,一路山水,一路诗文。在这烟雨江南的山山水水中,先生且走且写,且行且歌。可即使身在六朝金粉的江南,他还是不忘烽烟弥漫的北国。

经此南行,长居北方的先生与南方结下了不解之缘。抗战爆发后,先生作别北平,挥戈南下,在厦门大学开始了其严谨的学者生涯。抗战胜利时,先生也完成了其皇皇巨著——《中国文学简史》。此书甫出,文坛为之轰动。先生本是诗人,谈诗论艺自是牛刀杀鸡。其书于楚辞、唐诗、魏晋文章与明清小说,均有新论,笔之所至,蔚成经典,尤其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更成为中国诗论中的经典论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华、燕大文科尽数归并北大。先生与季羡林、吴组缃等齐集燕园。从此,先生在燕南园一住就是大半生。

先生绝意俗事,专情研究。他以“远离功利,抗拒诱惑”自守。国内外的一切邀请,他都拒绝;一切媒体,他都回避;一切荣誉,他都不要。他只是固守着自己的大宁静,清清静静、自自在在做着自己的事,全然疏远了外界各种热闹场、名利场。人说:“先生从不涉足权力名利,这不是自命清高,不是不屑于谈名逐利,他是压根儿就没有这些概念。诗歌和学术,才是他一生的修行。”信然!

年深月久,因先生的彻底低调,外界竟也将先生淡忘了,真是“山中有高人,世上无人知”了。先生却不以为意,仍旧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和研究,并在80岁高龄时出版了意趣盎然的《〈西游记〉漫话》,遂成为明清小说研究的又一高峰,直令无数内行人士大呼相见恨晚。92岁那年,先生又出版了新著《空间的驰想》。

先生蛰居燕南园,读书写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萧然自远,既不媚世,亦不怨世,保持着本真自然的心境和生活。那些年,燕南园中常见一位清癯挺拔的老者在园中散步,此公仙风道骨,目光清朗,面色和煦。

其时,弟子们送给他十六个字: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

先生蔼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