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晨读内容古诗词诵读 晨读时光.docxVIP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晨读内容古诗词诵读 晨读时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诵读晨读时光

1.成语积累

(1)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2)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

(3)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4)河汉江淮: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5)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6)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与景物。

2.关于“登临怀古”的诗句

(1)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4)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诗词赏读

千秋岁引·秋景

[宋]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白话译词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为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为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赏析这首词以轻倩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中间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一面在激烈的政治漩涡中时时泛起急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这首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突出了金陵秋色,以雁来燕去、风满月楼、古城寥廓、思绪万千引出下片。下片表达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怀。此词意致清迥,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

2.佳作阅读

甥舅俩

李春雷

一千多年前的那天,曾巩三岁,王安石刚满周岁。

彼时,他们还是婴幼儿。几十年后,他们出类拔萃,都成为时代的人杰。一千多年后,大浪淘沙,他们更是成了历史的巨人。

来到抚州,必须拜谒王安石和曾巩。

大师巨匠总是比肩携手。比如宋六大家,四川三人是父子,江西三人则是师生。而两位学生辈的王安石与曾巩,不仅是同乡,是朋友,还是甥舅。

他们不仅是亲戚,更是好朋友。

两家是世交,曾父与王父是同学。王安石得遇欧阳修并受到赏识,缘于曾巩的介绍。而王安石对曾巩的文章更是倍加推崇,其祖母、父亲、母亲、岳父去世后,皆由曾巩撰写墓志铭。

虽是好朋友,追求与风格却完全不同。

政治上,王安石胸怀天下,锐意变法,敢吃螃蟹,敢闯禁区,大刀阔斧,舍我其谁;曾巩则属于保守派,身处基层,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个标准的勤吏。

文学上,也如此。

王安石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强调文学的现实功能:“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其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笔如刀锋,字字点穴。最著名的《读孟尝君传》,不足百字,却否定了历朝观点,实属千秋名篇。

曾巩的文风集司马迁、韩愈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开阔、承转、起伏、回环皆有法度。其代表作有《墨池记》《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

对于对方,两人都有着透彻的认识。

王安石比曾巩小两岁,走上仕途却比其早十几年,政治经验更丰富,观人识才更老辣。他虽然称赏曾文,却又看到了其弱点,遂在早年的赠诗中明言:“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这两句,简直就是对曾巩人生的预言和定位:不适合官场,却可以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文学家。

而曾巩在宋神宗召见时,被询问王安石的缺点,他直言“吝”,即执拗、小气之意。这个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后来,人们戏称王安石为“拗相公”,正是“吝”的另解。

他们根本上相同又相通,都是君子。

两人虽是亲戚加朋友,但王安石身为宰执,从未提携曾巩,曾巩身为下属,并未攀附王安石。他们坚持各自的政见,互不妥协。政见不睦,徒说无益,那就不见面、不争吵。许多年里,他们甚至中断了联系,但是从未互相攻击,只是保持沉默。

沉默中,沿着自己的路径,走向各自的高峰。

王安石,委实是一个千年不遇的天才。一介文人,却又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