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1工作概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市监函〔2022〕380号),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承担陕西省地方标准《特长公路隧道疲劳缓解带
设计技术指南》的起草工作。
承担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为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宝坪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西南交
通大学
1.2目的意义
(1)有效缓解特长隧道驾驶员疲劳问题,提升长大公路隧道的运营安全。特长隧道狭长而半封闭的空间特性,使得驾驶员极易产生驾驶疲劳现象。通过疲劳缓解带设置打破隧道内单调的驾驶环境,可以为驾驶员提供适当的额外视觉刺激以缓解隧道内的驾驶疲劳。该标准的制定可以为长大公路隧道的运营安全设计提供更深入详细的指导,大幅度提升特长公路隧道驾驶人员行车安全,提升我省
长大公路隧道安全运营水平。
(2)完善公路隧道标准体系。当前,国家和陕西省还没有特长公路隧道疲劳缓解带相关标准规范。本标准的编制可以更好地服务和适应建设需求,推动我
省交通建设技术的发展,可在全国隧道建设和运营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3)本项目组由科研企业、建设单位和高校联合组成,并结合交通科技支撑计划的研究成果,可以促使陕西省公路隧道建设技术规范的制定更标准、更合
理,以规范和引导陕西省相关技术的发展。
1.3主要工作过程
2022年5月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向陕西省市场监督局
2
提出申请的《特长公路隧道疲劳缓解带设计技术指南》标准获得批准立项。本标准制订任务下达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组织,成立标准
编写小组,明确标准编写任务。
标准编制过程中,开展了资料成果收集和典型工程调研工作。通过广泛调研,为标准编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展资料成果收集,收集了国内外关于特长公路隧道疲劳缓解带设计技术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科研论文,梳理总结了成功的工程经验、成熟的科技成果。开展了典型工程调研,掌握了典型特长公路隧道
疲劳缓解带设计考虑因素、设计参数。
资料成果收集: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了关于特长公路隧道疲劳缓解带设计技术的文献资料。查阅了不同隧道在位置、长度、亮度色温等方面对特长公路隧道
疲劳缓解带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因素、设计参数。
典型工程调研:针对典型工程,开展了现场调查,掌握了特长公路隧道疲劳
缓解带在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规范编制提供了依据。
调研对象:涵盖设计单位、科研单位、施工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等。
典型工程:包茂高速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陕西西安,18.02km)、宁永高速哨坪公路隧道(云南丽江,5.5km)、昭泸高速南天门公路隧道(云南娄底,5.98km)、敦当高速阿尔金山公路隧道(甘肃酒泉,7.53km)、雅康高速二郎山公路隧道(四川泸定,13.4km)、G575线巴里坤至哈密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新疆哈密,11.76km)、汶马高速狮子坪隧道(四川阿坝,13.15km)、昆明绕城高速杨林隧道(云南昆明,9.5km)、保泸高速老营隧道(云南保山,11.5km)、G312线六盘山
隧道(宁夏固原,5.24km)。
草案形成:2022年10月完成了标准初稿。编写人员就标准内容反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邀请相关领导和知名专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后编制组就专家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比对,借鉴其他地方标准经验、查阅资料,向国内工程建设单位一线技术人员了解现状,确定标准草案,经多次修改完善于2023
年6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初稿。
征求意见稿形成:2023年8月开始通过网络、信函等方式向同行业、省内
3
外共十家单位及有关方面专家征求意见。将征集到的所有意见进行归纳汇总,按
意见逐条完善修编,于2023年11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1.4编制单位及人员分工
本标准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参编单位包括:为陕
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宝坪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西南交通大学。
编制组以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为主,并吸收行业
内有隧道改扩建工程设计、施工及建设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
单位及人员分工如下:
单位分工表
序号
单位名称
分工
1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标准编制的承担单位,负责标准的起草,资料的搜集、调研,相关指标的验证,组织省内外专家的研讨。
2
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宝坪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
标准的参与编制单位,参与标准的起草,重点参与相关指标内容编写及其验证工作。
3
西南交通大学
标准的参与编制单位,参与标准的起草,重点参与特长公路隧道疲劳缓解带设计标准内容的编写。
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