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对比诗歌的形象试题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辉
方回
山雨初开一望之,似无筋力可登危。
每重九日例凄苦,垂七十年更乱离。
今岁江南犹有酒,吾曹天下谓能诗。
肯采吊古酣歌否?恰放黄花一两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山雨初开”点明天气宜人,正是登高好时节;“似无筋力”表明诗人身体欠佳,有些犹豫和遗憾。
B.颔联对仗工稳,“每”与“垂”相对,“例”与“更”相对,这些虚词的运用,加重了生逢乱世、感时伤世之悲。
C.颈联点题,表达诗人邀约友人饮酒赋诗的心意,“犹”字有庆幸之意,“天下谓能诗”是对我辈才华的肯定。
D.尾联上句用反问句向友人发出“吊古酣歌”的诚挚邀请,下句说恰逢菊花盛开,呼应题中“九日”二字。
15.宋代诗人宋祁写有七律《九日置酒》:“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此诗与《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辉》相比,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性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语言、结构、手法、情感等的能力。D项,“用反问句向友人发出‘吊古酣歌’的诚挚邀请”这一理解不正确,不是“反问”,而是“设问”。
15.示例:①方诗抒情主人公:热情邀约友人重九赋诗饮酒,喜风雅、重感情、重交谊;生逢乱世,忧时伤世,多愁善感。(3分)②宋诗抒情主人公:九日置酒与诸友登高共饮,欢度喜庆,豪迈奔放,酣畅淋漓;官至太守,满头白发,满插茱萸以辟邪,放浪形骸,豁达潇洒,平易亲和。(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古诗形象内涵的能力。题干从比较阅读的角度设题,将方诗与宋祁《九日置酒》相比较,从两诗抒情主人公形象性格的角度设问。解答此题,须先整体阅读感知两首诗,找出两诗中刻画抒情主人公形象性格的诗句,从两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行为、心理,以及景物等的描写中,去解析其所反映出的主人公的形象性格与情感内涵。“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两句写诗人与诸友觥筹交错,欢聚畅饮,可见其豪爽放旷的性情。“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两句写诗人满头白发,遍插茱萸以辟邪,可见其放浪形骸、豁达潇洒、平易亲和的个性。
二、阅读《红楼梦》中的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簪菊
贾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①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②,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对菊
史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③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①长安公子: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写“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②三径露:带露的菊花,“三径”此处指菊。③科头:不戴帽子,敞着头。
15.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簪菊”是头上插菊花之意,首联说自己插菊并非为了打扮,“镜中妆”指对镜妆扮。
B.《簪菊》中间两联用典,紧扣“簪菊”,呼应诗题,情感上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作铺垫。
C.《对菊》颈联中的“君”指代世人,表明世上没有人能清高孤傲,以此反衬菊花之高洁。
D.两首诗都写到了“秋”字,“九秋”指深秋,与“霜”相对应;“秋光”则泛指时光。
16.从以上两首诗可以看出贾探春和史湘云两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C(3分)(“君”指代菊花。)
16.相同点:豪爽豁达、脱俗傲世(2分);不同点:探春突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独立自主)的品性与高远的追求(飒爽英姿、男子气概等)(2分);湘云还流露出知音难觅、对知音的追求珍惜之感。(2分)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李白①
唐·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开砂愧葛洪②。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③为谁雄?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④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④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甫行二,故称。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③飞扬跋扈,本义为鸷乌飞扬,大鱼跋扈。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用到了“蓬”这一意象,杜诗的“飘蓬”,李诗的“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但都写出了李杜二人漂泊的命运。
B.杜诗第二句,表面说李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