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公开课教学反思.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电解质

教学反思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导电性。根据考纲要求以及书本和教辅内容,我在设计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将“物质导电”、“电解质”的学习层次定位为使用(会判断),将“电离方程式”的学习层次定位为掌握(会写),而其他概念则能理解便可。我希望通过实验法及对比法,环环相扣,能够协助学生理清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情感。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后我将教学重点定为:电解质的概念;物质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而教学难点定为:电解质的概念;物质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我对该节课的整体设计为:探究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溶液、0.5mol/L盐酸、0.5mol/L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并以之为主线,串起整节课的内容。通过介绍NaCl固体在加热到熔化后也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引出电解质的概念。插入生活中的电解质溶液使用及运动饮料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以典型习题(含16种学生常见的物质)为辅助,引出非电解质概念,使学生理解并非所有不是电解质的物质都是非电解质。通过列表格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实行对比,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0.5mol/L盐酸导电性比0.5mol/L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强,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由电解质的电离,引出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引出酸、碱、盐的定义。

在没上该节调研课之前,我怀揣着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对该教学设计的看法及憧憬是:内容丰富、实验有创意、衔接合理、能体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而会是一节学生喜欢的课。但是经过对调研课上学生的反应的思考以及调研课后各位前辈的点评指导,我改变了原有的看法:这节课,是一节学生想喜欢但无力喜欢的课。为什么呢?

好的教学理念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想该节课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为目标)是很好的。反思这个节课当中学生的练习情况以及课后对该节课的反馈,各位前辈的提议及点评是对的:一节课并无法承载物质的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这么多个概念的理解甚至使用,一下子让学生判断16种易混淆的物质也是太为难学生了。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水平以及考纲的要求,非电解质其实能够用“化合物中,除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为电解质外,其他为非电解质”一句话带过。而根据考纲的要求以及教辅对知识的考核规律和顺序,强、弱电解质则可在稍后的练习中补充。16种易混淆的物质也应做适当的删减。因而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改为:在理解物质的导电及电解质的概念的基础上,会判断哪一些物质能导电、哪一些物质是电解质。

好的教学理念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好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而在该节课的教学方法上,我觉得我们高一化学教研组的设计还是不错的。

首先,直观的“物质的导电性实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初中的物质导电知识与电解质该两个知识点顺利的串接起来,而以该实验为主线,环环相扣引出接下来的知识,能够辅助学生理清思路,也能让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其次,将解决矛盾首抓主要矛盾,再抓次要矛盾的哲学方法渗透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即引导学生找主次关键字词,逐个理解突破,该法在促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矛盾的水平之余,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再次,该节课采用了边学边练的方法,巧妙的习题设置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利于教师即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也起到了承接下一知识的作用。

最后,板书采用树状分类法,PPT及学案采用列表格的方法,该两法均有对知识实行分类、归纳、对比的作用,能够协助学生理清思路,再次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当学生看到该两法的便利性及有效性后,学生也会逐渐意识到该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将之内化。

好的教学理念需要有效的教学行为

我想,当一节完好的教学设计出炉之后,教学的成功与否以及教学理念的成功贯彻与否还要看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行为。

首先,课前让学生整理好心情,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对后面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而从开学伊始,便要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此前,前辈对利用好课前三分钟的建议是非常好的,因而我在学期伊始便要求学生在预备铃响时,快速拿出书本及学案,并阅读书本(或学案)里上节课要求预习的该节课相关的新课知识。而在此节调研课预备铃响后,学生能够积极地整齐地阅读书本P30-31的新课内容,在此阅读期间,我注意到了学生对于方程式阅读的错误(“等于”,“加”),于是在上课前即时纠正(“生成”,“和”),这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