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好的故事》彭洁玲说课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docx

六上《好的故事》彭洁玲说课实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助力“资料”,读懂故事

——《好的故事》说课

执教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彭洁玲

整理:章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来自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如果我们要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我想一定少不了这一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诗——《好的故事》,我将从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在梦境中,鲁迅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风景转瞬即逝,表现出他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对于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篇课文现编入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鲁迅”,选编了四篇与鲁迅相关的课文,旨在通过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是对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要素的延续与推进,体现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不同作用。这一要素将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有序推进,逐步落实。

二、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本课存在以下三个障碍:

1.语言差异:本文创作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当时的语言表达与现在有明显不同;

2.背景陌生: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鲁迅的境遇知之甚少;

3.主旨隐晦:这是一篇散文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写作的深层意图。

三、教学目标

1.会写“澄、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教学重点)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资料助读、朗读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说教学过程,我将分两个可是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完成教学目标一和目标二。第一课时分三步进行:

(一)聚焦鲁迅,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勾连前一篇课文《少年闺土》,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初步认识,为本节课进一步了解鲁迅,体会其精神境界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第一步:理解难词。

从课后习题一切入,教会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读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跳过了”哪些词语,回顾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中习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词意,理解大概意思即可,降低学习的难度,解决学生畏难情绪。接着,从学生反馈的词语中筛选出对于理解课文有帮助的三组,分组理解,渗透多种方法。

第二步:指导写字。

这些词语中,也包含了本课的生字,其中有四个带有“三点水”但结构不同的生字,尤其是“澄”和“藻”,容易写错,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

第三步:读通难句。

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指导文中拗口难读的语句,特别是第5自然段名词罗列的句子、第7自然段运用了“顶真”手法的句子和一些长句子,学生难以读通顺。依据学情可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带读”,直观呈现字音、停顿、语气、语调等,便于学生模仿,扎实高效。

【设计意图】

如此三个步骤,将“难理解的词、易写错的字和不易读通的句子”一一扫清,为接下来深入品读文章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初识“梦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发现课文写的其实是作者的一个梦境,然后在文中寻找“梦境”的依据,顺势梳理文章的脉络。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梦境”的特点——“美丽,幽雅,有趣”,然后,出示课后习题二,学生默读思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批注感受,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交流“梦境”的初步印象。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好的故事”,把握课文的基调。自读自品,交流对“梦境”的初步印象,这是学生接下来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前提。

至此第一课时教学结束,进入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直指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将紧扣“梦境”,分三步进行:

(一)聚焦比喻,由文入“梦”

鲁迅梦中的场景乍看光怪陆离,学生难以聚焦,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可由概述梦境的第4自然段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在鲁迅的眼里,这个梦境像什么?由此,聚焦文字两处精妙的比喻——这正是打开“梦境”的密钥。

(二)品读词句,想象赏“梦”

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我将分三个层次进行展开,带领学生逐步走进这个美好的梦境。

1.想象“梦境”的画面。

首先,借助视频

文档评论(0)

138****80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