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摊贩监管缘何稳定于...新多源流模型”的机制性解释_孙志建.pdf

中国城市摊贩监管缘何稳定于...新多源流模型”的机制性解释_孙志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公共治理评论

中国城市摊贩监管缘何稳定于模糊性治理

———基于“新多源流模型”的机制性解释

孙志建

上海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上海200233)

【摘要】中国(内地)城市摊贩监管行动缘何稳定于“模糊性治理”?在理论层面,这个研究问题关乎政策行动

或政府行为模式选择的机会、内容与新的选择机会三个紧密相关的问题。依据“新多源流模型”,政策行动选

择受到“议题流”、“行动流”和“规则流”等三种政策溪流(即“变量集装箱”)的“流向”、“流量”和“水质”等变

数的塑造和制约。政策溪流之间的离散或汇聚乃是一连串因果机制相互作用(即“机制串联”)的结果。当政

策溪流汇流之时,政策行动选择(或变迁)的机会之窗开启。特定政策行动或政府行为模式的选定及其稳定,

需从政策语境、政策溪流、政策行动的属性(譬如模糊性治理的功能或政策效应)、决策者的意向性以及相关

机制串联过程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解释。换言之,为了深刻解释这种独特的政策选择现象与政策稳定现象,有

必要综合运用机制性解释与功能性解释。前者着力于变量和因果机制的角度;后者则着力于政策行动或政

府行为模式(即“模糊性治理”)所具功能的角度。考虑到行文,本项研究重点进行机制性解释。

【关键词】摊贩监管;模糊性治理;新多源流模型;机制性解释;政府行为模式;政策行动选择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997(2014)05-0028-17

一、研究问题2012)。

在21世纪初,中国(内地)城市政府摊贩监管那么,城市摊贩监管行动缘何稳定于“模糊性

逐步摒弃20世纪90年代的“强秩序模式”,

采取更治理”?在理论层面,这个研究问题关乎政策行动

富弹性的监管方案。在政府行为层面,具体呈现为或政府行为模式选择的机会、内容与新的选择机

“疏堵结合、时紧时松、宽严不一”这样的景象。就会三个紧密相关的问题。据此可知,这个研究问题

其本质论,这种刻画政府行为的景象昭示:当前中

国城市摊贩监管中的政府行为模式之本质为模糊监管实践中,为何逐步摒弃20世纪末期的强秩序

性治理(AmbiguousGoverning)。所谓“模糊性治理”模式?换言之,为何城市摊贩监管政策变迁的机会

是指当政府面对困境性的(譬如政策方案不成之窗会开启?(2)为何会选择“模糊性治理”这种政

熟)、可争议性的政策议题,或者为应对价值或伦策行动(而非其它)?(3)为何城市摊贩监管在进入

理上的两难情形,在政策态度、治理机制以及政策“模糊性治理”状态后再未发生实质性的政策变

工具(包括行动策略)层面表现出来的具有“诠释迁?惟有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解答,方可对摊贩监管

灵活性”、“模棱两可”、“态度暧昧”、“不连贯性”或领域这种政策选择现象与政策稳定现象进行合理

“不一致性”等特性的公共管理模式(孙志建,的解释。

收稿日期:2014-10-19

作者简介:孙志建(1983-),男,湖南张家界人,公共管理博士,上海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监管、城

市管理、基层政府行为、比较政策。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4CZZ040)。

-28-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公共治理评论

考虑到行文,本项研究将解释的重点置于问行解释。换言之,为了深刻解释“中国城市摊贩监

题一和问题二。在逻辑上,这两个问题紧密相关:管缘何稳定于模糊性治理?”这个独特的政策现

前者关注政策行动选择“机会”,在此方面本文将象,有必要综合运用机制性解释

文档评论(0)

VIV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