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232-2013白刺古毒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ocx

DB63T 1232-2013白刺古毒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

B16

备案号:38500-2013

青海省

DB63

方标准

DB63/T1232—2013

白刺古毒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2013-09-06发布

2013-10-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63/T123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青海大学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业科学系。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林、何孝德、杨帆、侯秀敏、徐志伟、仓生海、朱琳、熊卫国、谢久祥、星学军、芦光新、梅洁人、英陶、陈伶俐、马洪福。

1

DB63/T1232—2013

白刺古毒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刺古毒蛾TeiaericaeZhao(Germar)的发生区等级、发生程度及成灾标准、虫情监测、预测预报、防治原则、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检查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白刺古毒蛾的监测及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81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白刺古毒蛾

白刺古毒蛾(TeiaericaeZhao,2003(Germar,1818))属鳞翅目毒蛾科(Lymantriidae)台毒蛾属(TeiaZhao,2003(Germar,1818))的昆虫。学名,灰斑台毒蛾;别名,白刺古毒蛾、灰斑古毒蛾、沙枣毒蛾。以幼虫取食叶片、嫩茎、花等器官组织危害植物,是青海省荒漠化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寄主、分布及识别特征参见附录A。发生特点参见附录B。

3.2

标准地和标准株

为调查灰斑古毒蛾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人为判断选出期望代表预定林分总体的典型地块。分临时标准地和永久标准地两种,前者是调查时临时设置的非固定标准地,后者用于长期、定期监测的固定标准地。标准地内被选取用作系统调查的样树为标准株。

3.3

监测

在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科学调查方法,观察白刺古毒蛾种群动态

规律。

2

DB63/T1232—2013

3.4

预报

在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白刺古毒蛾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气候特点,通过科学统计分析,对害虫未来发生趋势(包括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和发生范围等)作出预测。

3.5

发育起点温度

能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对于某一昆虫来说,其发育起点温度是常数。3.6

有效积温

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对于某一昆虫来说,其有效积温是常数。3.7

防治指标

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挽回的经济损失与防治成本等价时的作物受害程度或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数值。

3.8

防治适期

防治害虫的最佳时期。

3.9

虫口密度

在各样点植物上单位面积内白刺古毒蛾幼虫的数量(头/平方米)。

4发生区等级、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4.1发生区等级

发生区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3个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C,表C.1。

4.2发生程度

白刺古毒蛾发生程度分轻度发生、中度发生和重度发生3个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C,表C.2。

4.3成灾标准

白刺古毒蛾幼虫虫口密度达到20头/平方米以上,或平均叶片被害率达到26%以上,即为成灾。平均叶片被害率按公式(1)计算。参考LY/T1681。平均叶片被害率(%)按公式(1)和(2)计算。

3

DB63/T1232—2013

叶片被害率(%,Ni)=样数100………………(1)

平均叶片被害率(%)=调n………………(2)

式中:

i-表示调查的样方序号;

n-表示调查的样方总数;

Ni-表示第i样方叶片被害率(%)。

4.4发生面积的统计起点

按虫口密度达到能造成轻度发生以上或已造成轻度危害以上时进行统计。

5虫情监测

5.1线路踏查

在寄主树种(白刺、枸杞、金露梅、沙棘)发生区,主要沿林道、土路、公路、铁路等路线进行踏查,调查发生范围、危害程度、危害树种等,按每50株~l00株树选1株样株的比例,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填入白刺古毒蛾踏查记录表。记录表内容见附录D。

5.2标准地调查

5.2.1确定标准地和标准株

在已发生区的寄主树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