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202-2013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ocxVIP

DB63T 1202-2013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99

B61

备案号:37412-2013

青海省

DB63

方标准

DB63/T1202—2013

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3-03-25发布

2013-04-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1202—2013

前言

本规程的编写符合GB/T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规程由青海省林业厅归口管理。

本规程由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杨启青、才让旦周、李萍、周卫芬、马建海、王晓婷、孙万桂、才让端智、李积闰、马万军、王锐。

1

DB63/T1202—2013

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明亮长脚金龟子虫情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防控对策、防治技术措施、防治效果检查等综合防治技术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对明亮长脚金龟子的监测和综合防治。

2术语

2.1

明亮长脚金龟子

主要发生在青海湖流域荒漠灌木林内的一种地下害虫。其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及形态特征见附录A。2.2

监测

在生物学、生态学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科学调查方法,观察明亮长脚金龟子种群动态规律。2.3

诱捕器

用来引诱和捕获昆虫的黑色漏斗形器具。

2.4

阻隔式色诱技术

利用明亮长脚金龟子的繁殖、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在该害虫的活动范围内设置黄色诱捕器,当害虫活动时,受到黄色诱捕器引诱,在接触诱捕器阻隔后,沿着阻隔物边缘移动将其诱导入陷阱当中,或撞击支撑板后滑落到诱捕器下部的集虫袋内,起到阻隔其飞翔并杀死害虫的防治技术。

2.5

虫口密度

每株林木上成虫的数量;1平方米样方内幼虫、卵、蛹的数量。

2.6

有虫株率(%)

有虫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

2

DB63/T1202—2013

2.7

始盛期

在统计上,一般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达到16%,当作划分始盛期的数量标准。

2.8

盛发期

在统计上,一般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达50%,当作划分盛发期的数量标准。

3虫情监测调查

3.1踏查

在害虫盛发期进行,每年一次。根据寄主树种分布情况设置踏查路线,了解和掌握明亮长脚金龟子的分布地点、危害寄主和发生危害面积。踏查时观察林木枝、叶、花上是否有取食造成的缺刻及有无活动虫体来判断有无害虫。踏查结果填入明亮长脚金龟子踏查表,踏查表参见附录B。

3.2详查

踏查中发现有害虫发生时,设置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标准地面积0.07公顷至0.2公顷(根据寄主数量而定,标准地内寄主数量不少于50株),调查内容主要有受害寄主、被害株率、虫口密度等。详查结果填入明亮长脚金龟子详查表,详查表参见附录C。

3.3系统调查

调查时间从土壤解冻开始到越冬前结束。按不同海拔区域设置1个至3个固定监测点,监测点上按照不同的调查内容和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标准地或标准样方,每种类型的寄主树种设标准地3块,每块标准地面积0.07公顷至0.2公顷。

3.3.1卵、幼虫、蛹调查

随机挖取3个至5个1平方米土壤样方,观察记录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习性,土壤深度以40厘米为宜。卵、幼虫、蛹期调查表内容参见附录D。

3.3.2成虫调查

成虫羽化后,随机抽取样树30株,定期(3天—5天)进行监测调查,调查害虫发生量、危害程度、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以及对林木造成的损失等基本情况,掌握害虫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等。成虫期调查记录表同附录C。

4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以沙棘叶片受害率、单株虫口密度为统计单位,将明亮长脚金龟子发生(危害)程度分为四级,见表1。

3

DB63/T1202—2013

表1明亮长脚金龟子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危害程度

调查项目

轻度

中度

重度

成灾

树冠叶片受害率

10%以下

11%—25%

26%—50%

51%以上

虫口密度

15头/株—25头/株

26头/株—35头/株

36头/株—50头/株

51头/株以上

5预测预报

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常规人工地面调查和诱捕器诱捕方法对明亮长脚金龟子成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范围进行预测预报。

5.1发生范围预报

在灌木林区及毗邻地区的林、草交接处设置明亮长脚金龟子诱捕器,每1000米设1个,观察能否诱到明亮长脚金龟子成虫,是否有害虫危害状,根据监测数据、害虫发生危害现状及飞翔距离,结合寄主分布情况预测害虫发生范围。

采用标准地代表法预测发生面积。具体计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