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男人为何都喜欢赫本那样的浪漫女神.docVIP

全世界男人为何都喜欢赫本那样的浪漫女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世界男人为何都喜欢赫本那样的浪漫女神?

有一种爱情注定是没有结果的,但依旧美丽。或许,真正的爱情都是不考虑后果的,是瞬间的事情,具备着花的品质,该凋零就凋零吧,只要开放过就好。然而一旦把它最辉煌的瞬间保留下来(通过记忆抑或艺术作品),我们会诧异地发现:它其实已达到永恒的境界。相反,许多现实中的人们即使巧妙设计、苦心经营,也常常跟永恒相差一步之遥,甚至擦肩而过。

爱情并不仅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制造了浪漫,记忆才是它最大的造化。它在记忆中活着,哪怕当事人早已分手,早已衰老。我们可以断定:这一段爱情并没有死亡,只不过迫于诸多限制换了一种方式存活,生命力依然在回忆中延续着。这样的爱情简直是一件艺术品:虽然遗留有大量空白,其实比许多在现实中维持着、但早已失去了推动力的婚姻还要丰富。

什么才是爱情的结果,仅仅指婚姻吗?仅仅指天长地久相厮守?假若这样的话,诸多经典的爱情将被开除出局,譬如《罗马假日》、《魂断蓝桥》,以及综合了它们的影子的《廊桥遗梦》,直至人鬼情未了的《泰坦尼克号》……在我眼中,能够拥有一段完美的记忆的,已经堪称是终成善果的爱情了。别管它的过程多么短促。

在过程的短促方面,谁能够跟《罗马假日》比呢?它仅仅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也仅仅是一个男人一生中的24小时。然而当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一生中最宝贵的24小时重合在一起了,却创造了永恒。

对于那些因为爱情而相伴终生的幸运儿,可以按老习惯称之为美满的夫妻。

对于只能相互拥有24小时的这一对男女,我们只能含蓄地称之为情人了。幸好,并没有谁觉得他们真的不幸。羡慕还来不及呢。他们轻而易举达到了令世俗我等望尘莫及的最高境界。

大家已习惯了根据维持时间的长短来命名“金婚”、“银婚”、“钻石婚”;但这一对度假的青年,仅用24小时就打制出钻石质地的爱情,丝毫不显得逊色。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他们同样也是深受爱神佑护的幸运儿。他们的爱情只能在回忆中反复重演,但也将持续得跟分别后的余生一样漫长。

有一种情人是不可能结合的,因为清规戒律、门第观念抑或战争、灾难与死神的重重阻挠,但他们依旧有相爱的权利,回忆的权利。譬如《罗马假日》里的这一对,无力打破现实的制约,只能在内心深处保守这个秘密。秘密的花,有时比公开的果实还要缠绵悱恻。

有一种爱情是为分离而预备的,如同米兰·昆德拉所说“为了告别的聚会”,但依旧美丽!

奥黛丽赫本是好几代中国男人做过的梦。她是因为那部电影《罗马假日》而被梦见的。必须承认,她也曾经是我的夢中情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高中生的我,在南京新街口的大华电影院看了《罗马假日》,仿佛一下子懂得了什么是爱情。我是按着《罗马假日》的标准来理解并要求爱情的。爱情就该是浪漫的,超凡脱俗的,刻骨铭心,而又无怨无悔。从这个意义上讲,赫本不仅以那张堪称完美的脸蛋成为我的梦中情人,更是我的启蒙老师,教会了我怎样在世俗生活中保持对爱情的想象,甚至把它当作宗教来信仰。前几天,收到蒋一谈新出的小说集《赫本啊赫本》,既觉得突然,又不无熟悉之感。赫本啊赫本,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呼唤。至少,它曾在我内心响起过。

看来,与我属于同一代人的蒋一谈,也做过这个梦的,甚至可能做着这个梦长大的。不,他还把这个梦给做大了,写了一部以赫本的名字作为书名的小说集。而且添加了巨大的感叹——赫本啊赫本,就像呼唤久别的情人。《赫本啊赫本》的出版日期是2011年5月4日,这一天是奥黛丽赫本的生日。蒋一谈《赫本啊赫本》特意选择在奥黛丽赫本生日当天出版。不仅如此,他还选择了赫本饰演《罗马假日》安妮公主的照片作为封面。那简直是蒙娜丽莎的现代版。沉浸于罗马假日浪漫爱情的赫本,用嘴唇抿住笑意,可微笑还是从眼睛里流露出来了。这跟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耐人寻味。似乎还隐藏着更多与青春相关的秘密。既有对爱的回忆,又有对爱的憧憬。

通过蒋一谈新书封面重读赫本的微笑,远去的罗马假日又回到我眼前,那一对邂逅的青年男女似乎仍在广场与街道上漫步,就像在云中漫步一样潇洒,根本不知道离别就要到来,离别已经到来,甚至连离别已成了往事。我不禁一声长叹。既是为他们一日长于百年的故事而叹息,更是为自己的青春无故事而叹息。赫本啊赫本,这个世界上,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光有爱是不够的,可没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蒋一谈用新书封面上的赫本头像,为自己的梦做了广告。不,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爱情梦做了广告。虽然这个广告做得有点晚了,因为我们都不年轻了,但毕竟证明我们曾经年轻过。

更重要的是,它还证明赫本依然很年轻,依然在微笑。我们忘掉赫本已于1993年死去。忘掉赫本即使还活着,也该82岁了。她仿佛还活在遇见美国记者派克的那一年,活在饰演《罗马假日》时的年龄,刚刚二十岁出头。她永远只有二十多岁,想老也老不了。看着她那年轻的微笑,我们也不禁微笑了。既然蒋一谈和我仍然承认赫本是心中的偶像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