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升格示例.docxVIP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升格示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作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升格示例

一、文题呈现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了进去,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曲唱腔。上传到网上仅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二:央视兔年春晚创意视觉交互节目《满庭芳·国色》,用全新的艺术形式和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了中国传统色彩,惊艳四座。水袖挥出桃红的柔情之美,纸扇摇出凝脂的纯净之美,纸伞舞出湘叶的婉约之美……多位舞者结合中华特色,舞出了不同中国色的绝美。伴唱歌曲则展现了43个颜色名,是古人从自然万物中记录下的风雅。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相关主题

1.文化传承与传播

2.文化自信与担当

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关系

4.乡规民俗、民风、民族特色

5.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

【立意】

1.品味传统文化之美,更新文化之魂。

2.培养创新意识,传统文化永不过时。

3.在坚守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金句:】

1、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3、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

4、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5、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

6、传播古典文化,成就华夏修养。

7、弘扬传统文化,缔造华夏智慧。

8、东方文化之源,当代修身之所。

9、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0、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1、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12、尊重人才,鼓励创造;尊重学术,发扬民主。

13、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创造人类先进精神文明。

14、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15、弘扬文化遗产,构建文明世界。

16、保护历史文化,启迪现代文明。

17、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

18、保护文化遗产,珍藏历史精华。

19、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20、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三、运用示例:

1.“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领导人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当然,节目火了、人气高了,并不意味着要一拥而上、千篇一律。让更多人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靠唯美的情境、精致的设计、宏大的场面,更要激起观众心灵深处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掘历经千年的旋律、故事、姿态、卷轴等,用忠于历史的讲述、属于当代的表达,进行各自精彩的书写,才能展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体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正如歌曲所唱:堂堂中国人,从来不低头。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可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4.“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历史长河沉淀的精神力量,不单是为了诉说过去,更是为了迎接未来。但我们也看到,有人热心于“旧八卦”,追逐秘闻野史,甚至将历史娱乐化;也有人醉心于“小问题”,排斥宏大叙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史实是历史的筋骨,史观则是中枢。有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形成系统的史论、深刻的史识,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信念。

5.历史文化的滋养,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演绎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繁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让理论研究、影视文学、博物展览一道成为历史的讲述者,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精神气质,才能从“书本本”走到“心窝窝”。

6.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