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熟读深思切己躬行———五上《古人谈读
书》教材解读
作者:黄铁成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0年第11期
黄铁成
摘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是读书的重要方法。《古人谈读书》一课的内容为先贤
谈读书,语言凝练,蕴意深远。建议以学习经典的方式解读本课。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联系
注释并结合时代背景等,是解读本课的基础方法。此外,须特别留意本课中“读书”一词蕴含
的深意:真正的读书,是与学习做人的学问融为一体的。建议以熟读精思为基础,联系自己的
实际,切己躬行,努力把书读到自己身上来。
关键词:熟读精思
《古人谈读书》的主要内容分别是《论语》中关于读书的六个章句、朱熹谈读书等内容。
笔者认为,无论是内容、语言,还是两位先贤的学问、德行,本课都值得我们熟读精思、切己
躬行,切不可读过就算,只作一场话说。
一、文本含义
第一部分内容,是《论语》中关于读书的六个章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读此章句,可以先联系注释,关注“知”同
“智”。读书求学问,坚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是有智慧的态度。此章句选自《论语·为政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章句前面还有这样的语句:“由!诲女知之乎?”孔子口中称呼的
“由”,是他的学生子路的名字。仔细品读整个章句,不难发现孔子的语气比较直接,甚至还
带有一些严厉:一开口就直呼其名,接着以设问的方式直接教导学生,读书要老老实实、实事
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语气和句式里有深意。联系整部《论语》以及儒家其他经典著作,我们
可以还原子路好勇、刚直,甚至有点鲁莽等特点,孔子这样直言不讳地教导子路,显然是有的
放矢、因材施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此章句选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原文是:“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是当
时卫国的大夫孔圉。去世的时候,以其生前事迹、特点等,谥号曰“文”,故称其为“孔文
子”。面对学生的发问,孔子具体解释了孔文子为何谥号为“文”的原因:“敏而好学,不耻
下问。”此处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其一是“知人论世”的原则。解读这句话,建议联系孔文
子的身份、地位等背景,“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身为卫国的大夫,而能
勤勉好学,虚心向他人请教,此即其可贵之处。其二是孔子评价人的态度和角度。孔子不因孔
圉生前的不足而掩盖其优长,“恶而不掩其美”,值得学习。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出《论语·述而第七》。此章句在理解上难度亦
不大,特别值得一说的是省略的后半部分:“何有于我哉?”孔子终身坚持勤学,坚持有教无
类,被称为万世师表。“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孔子的学习状态。
对待学生,孔子终身坚持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历史上相传孔子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即使好学如孔子,也会发出这样的慨叹和自我追问:“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对待无穷无尽的未知世界,终身保持谦虚、谨慎、好学的态度,是学者应有的态度。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选自《论语·述而第七》。此处的“敏”,
注释中解释为“勤勉”。孔子的勤勉好学是一以贯之的。此处,孔子说自己“非生而知之者”,
态度谦逊自然,语义的重点是“敏”。“好古”二字,有对古代先贤的崇敬之情,也有发愤求
学、勤勉读书的决心表达。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语出《论语·泰伯第八》。此句的意思,主要在于提醒学者要
诚心求学,只有发自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