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诊治 .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第一页,共四十七页。

定义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ofthe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CDH),是发育过程中以髋关节在空间和时间上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

臼发育不良。它包括患儿出生时就已存在的髋白发育不

良、股骨头的半脱位或全脱位,也包含(bāohán)了生长发育逐渐出现髋白发育不良或髋白发育不良伴股骨头的半脱位或

全脱位。

第二页,共四十七页。

流行病学

1.先天性因素:白种人发病率高,黑种人低。

2.遗传因素:20%家族史,80%为第一胎。

3.内分泌因素:80~90%女孩,我国男:女=1:4.75,雌激素。

4.胎位:臀位产=10头位产,剖腹产阴道顺产。

5.生活习惯、环境因素:背背婴儿,发病率低;寒带及冬季出生者

,发病率高;预防措施:保持髋关节外展位。

第三页,共四十七页。

基本概念

髋臼指数:

髋臼指数:(髋臼角)从髋臼外缘向髋臼中心连线(lián

xiàn)与H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

P

Perkin象限:两侧髋臼中心

Perkin象限:两侧髋臼中心(y 形软骨(ruǎngǔ)) 连一直线,称为 H线,再从髋臼外缘向H线做垂线

(p),将髋关节分为四个象限。

A

(20°~25°),

步行后减小,12

岁时15°

图54Perkin像限和髋日指数示总图

第四页,共四十七页。

基本概念

E个C

E

个C

Y

Shenton线:正常闭孔

上缘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

弧形线相连(xiānglián)在一

个抛物线上。脱位时此线

消失。

CE角及Shenton线(选线)承意阳

第五页,共四十七页。

CE角:中心边

缘角,即过股骨

头中心点的yy”垂

线,髋臼外缘与股

骨头中心点的连线

所形成的夹角(jiā

jiǎo)。髋臼发育不

良或半脱位。

(20°)

AHI:髋臼

对股骨头的

覆盖(rugài情

况。

AHI=A/B×

100.正常值

84~85.

基本概念

图57日头指数(AHI)示忘

.A般骨头内缘到鹘门外缘距肉

R吸怜头最大馈径

第六页,共四十七页。

病理变化

1、骨骼的变化:

·髋臼:正常呈拱形球窝状,DDH患儿随生长发育逐渐

变浅、呈三角形,髋臼外上方发育最差、呈斜坡形,

承受的压力超过正常一倍多。

·股骨头:正常呈球形,脱位后由于(yóuyú)受压,形状不规则,变为不整的椭圆形,头臼不称可造成复位困难。关节软骨面一般光滑。股骨头骺发育迟缓、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延迟。

第七页,共四十七页。

病理变化

·股骨颈:可变短变粗。

颈干角:增大。

前倾角:正常新生儿25~35度,随年龄逐

渐减小。

脱位(tuwèi)后肌肉收缩使头向前旋转,前倾角变大。

前倾角增大或颈干角加大(髋外翻),

均造成DDH复位后不稳定性增加。

第八页,共四十七页。

病理变化

·骨盆与脊柱:脱位侧骨盆常伴发育异常,如:假臼形成、髋臼基底(jra)增厚、坐骨结节分

开、耻骨联合增宽等。

单侧脱位后骨盆发生倾斜、代偿性脊柱侧

弯出现,并随年龄加重。

双侧脱位腰椎前凸显著增加、臀部后翘、

骨盆较为垂直。

第九页,共四十七页。

病理变化

软组织变化:严重程度与年龄、脱位高度成正比。

·盂唇:胚胎六周,髋臼和股骨头之间由间质细胞连接而出现间隙,中间的间质细胞逐渐吸收,形成关节腔。任何刺激使间质细胞停止吸收,即出现盂唇。胚7~8周,关节囊、髋臼盂缘形成。

盂唇过度增大、内翻可阻碍复位,尤其合并头臼不称时,常常chángcháng)复位失败。。

第十页,共四十七页。

病理变化

·关节囊:正常关节囊起于髋臼缘、止于大小转子间嵴,新生儿关节囊厚度约0.5~1mm。脱位使关节囊拉长,其前方由于骼腰肌压迫而出现压迹,造成挛缩,甚至呈现葫芦状,阻碍股骨头复位。

有时拉长的关节囊与骼骨翼产生粘连,关节囊前

方完全覆盖髋臼缘,形成类似皮鼓状,造成复位不

能。

随年龄增长及负重的影响(yīngxiǎng),关节囊顶部的持重部位可显著增厚,达3~8mm。

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病理变化

·圆韧带:脱位(tuwèi)后圆韧带改变不一,部分病例拉长、增宽和肥厚。部分病例可局部消

失或完全消失。

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m特点

·①骼腰肌紧张、挛缩,压迫yāpo髋臼的入口;

·②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

·③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

文档评论(0)

文体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