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活动性: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试管、镁条、锌粒、铁钉、铜片、铜丝、铝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A组试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把镁、锌、铁、铜、银分别放入五个试管中,并加入2毫升的稀盐酸。

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产生气体很快

锌与稀盐酸:产生气体较快

铁与稀盐酸:产生气体较慢

铜与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银与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

?

B组试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把镁、锌、铁、铜、银分别放入五个试管中,并加入2毫升的稀硫酸。

镁与稀硫酸:反应剧烈,产生气体很快

锌与稀硫酸:产生气体较快

铁与稀硫酸:产生气体较慢

铜与稀硫酸:无明显现象

银与稀硫酸:无明显现象

?

?

[结论]:1、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酸反应。

2、金属的化学活泼性有强弱之分;上述五种金属中:MgZnFeCu和Ag

[问题]:铜和银都不与酸反应,又如何来区分它们的强弱呢?

[分析探讨]:在上述反应中:铁能与稀酸反应,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是否也说明了铁的活动性比氢强(FeH);那么,我们是否可用含有铜或银元素的可溶性的盐溶液来替代酸与金属反应:若铜能置换出银盐溶液中的银,则CuAg;若不能,则CuAg。

[实验设计]:

提出假设: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或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

所用药品:铜硝酸银溶液/或银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

?

?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

?

[结论]:MgZnFeCuAg

较活泼的金属能将另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验证]: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置换出铜。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试管、药匙、烧杯、天平、砝码、氯化钠、水

二、配制50g5%的食盐溶液:1、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为g,水的体积为mL

2、称量与量取:天平调零、调平,两端放等大的纸,用镊子夹取2g砝码,并用镊子将游码移至0.5g刻度处;在左盘用药匙加氯化钠粉末至天平平衡,并把量好的粉末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47.5mL水:注意细口瓶的瓶塞倒放于实验台上,细口瓶口与量筒口紧挨,倒至接近刻度线时停止(注意有抹口动作),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把量好的水沿玻璃棒倒入量筒中

3、溶解:用玻璃棒逆时针搅拌(不能碰烧杯壁及底部)

4、装瓶与贴签:把溶解后的食盐水倾倒入指定的容器瓶中(注意口部紧挨、抹口),盖上塞子,放于实验台上。

5、清理仪器:砝码放回原盒(用镊子),游码回灵,纸片取下,把托盘罗放于一边,用抹布擦拭实验台。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铁架台、铁夹、烧杯、玻璃棒、天平、砝码、量筒、蒸发皿、酒精灯、粗盐、水、滤纸

三、自制过滤器过滤10mL的粗盐水:1、过滤器的制作与固定:折纸-打开-放入漏斗-润湿(用胶头滴管沿漏斗壁润湿,下接小烧杯)-用玻璃棒赶走里边的气泡,根据下边烧杯的位置确定铁圈和漏斗的位置,漏斗管口尖端部位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2、过滤: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把震荡后的粗盐水沿玻璃棒慢慢倒入过滤器中(液面不要超过滤纸边缘,玻璃棒的范围不能超过漏斗的口径)。

3、清理仪器:过滤完毕后,将滤纸连同杂物取下放入垃圾桶中,漏斗、小烧杯、玻璃棒用水冲洗放回原处。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试管、点滴板、镊子、、稀硫酸、酚酞溶液、石蕊溶液、氧化铜

四、氧化铜与稀硫酸加热下反应:1、取氧化铜:用药匙向预先折叠好的纸槽内加少许氧化铜,然后将试管横放,将纸槽放入试管内,慢慢竖起,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

2、向试管内加入约2mL的稀硫酸观察反应缓慢,再将试管放于试管架上,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熄灭后的火柴放于石棉网上),把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试管中上部,放于酒精灯火焰上预热,再集中加热(注意与桌面的角度、管口的方向)至里面的氧化铜全部溶解,加热过程中拇指不能与试管夹短柄接触。

3、清理仪器:实验完毕后,将试管夹下移并放于试管架上或将硫酸铜溶液倒入指定容器中,再将试管放于石棉网上,用灯冒盖灭酒精灯(两次),再刷洗试管。

五、中和反应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1-2mL氢氧化钠溶液(容器口紧挨,夹角大于90度,倒完有抹口动作)。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1-3滴无色酚酞试剂,振荡试管(腕动臂部不动)3、用另一只胶头滴管向变成红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变加边震荡至溶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悬空于容器正上方)

4、清理仪器:实验完毕后,把溶液倒入废液缸,用水冲洗胶头滴管,刷洗试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1****17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