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8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3个字,会写“严肃、
清晰”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这个志向的原因。
4.把自己读书的目的写出来,写清楚理由。
【教学重点】
1.能归纳课文记叙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主动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预习单(如下)、导学单。
预习单
1.认读下列词语,圈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对照语文书写上拼音,认
读几遍。
崛起师范魏校长清晰效仿淮安疑惑训斥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崛起抱负若有所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崛、范”等8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3个字,会写“严肃、
清晰”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了解“立志”
1.学生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提问:“为中华之崛起”是什么意
思?
2.小结:这是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让我们通过
今天的学来了解一下吧。
二、分类学习生字词
1.同桌互读预习单生字词,纠错。
2.学生朗读词语。
3.出示一组形近字,学生比较识记难点
淮(淮河)晰(清晰)斥(训斥)崛(崛起)
准(准备)析(分析)斤(斤两)掘(挖掘)
4.引导:依据学生发言,引导关注形近字的特点进行辨别识记。
三、整体读文,归纳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理清事件。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教师依据学情引导:
①追问: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件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十自然段。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第十自然段是个过渡段,因为在这段中点明了“这位同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学”就是“周恩来”,对第一件事而言是个总结,所以划分到第一件事中去更为
合理.
②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五自然段,区分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看看时间、地点
和人物的变化。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
前一件事的时间是“十二岁那年”地点是“奉天”,主要人物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