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黔之驴 .pdf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黔之驴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答题技巧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

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

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

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

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

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

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

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

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

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

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

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

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

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

题干所问问题。

3人物分析题型

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

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

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

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

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4文言文翻译题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

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

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

子,前后通顺。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

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②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

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原文

黔之驴(1)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

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蔽林间窥之(7)。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

(10)。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然往来视之

(14),觉无异能者(15)。益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稍近(18)益(19)

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虎因(24)喜,计之(25)曰:“技

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阚(28)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