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 .pdfVIP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附答案)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常识。

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标题。

2.《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正涵,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

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雨果,法国(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九三

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4.《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朝代)政治家、军

事家、文学家。

5.《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

6.《行路难》(其一)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朝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

君》,对他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给予同情,故其作此诗答谢。

7.《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朝代)宋江(人名)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

体(体裁)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8.《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三国(朝代)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

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9.《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

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朝代)小说家。

10.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清代(朝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

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11.下列对鲁迅作品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

A.《故乡》—《彷徨》—小说集

B.《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散文集

C.《风筝》—《野草》—散文诗集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且介亭杂文》—杂文集

(解析:A.《故乡》—《呐喊》—小说集)

1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D)

A.《乡愁》—余光中—台湾

B.《水调歌头》—苏轼—北宋

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英国

(解析: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二、名著阅读。

(一)《艾青诗选》

1.下列对于《艾青诗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发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C.《艾青诗选》中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

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真切感和表现力。

D.绘画出生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

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解析:A.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第一次署名“艾青”,这是他的成名作。)

2.下面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诗中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鸟”,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来修饰,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

喉,使读者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这里用“被暴风雨所打击”“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

词来修饰,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用“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修饰表明

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根据

时间的提示“1938年11月17日”可以看出作者为了祖国的安危而勇于献身的博大情怀。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别人”而

不是指诗人自己。

3.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对“鸟”的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人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但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地抒情。

B.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死。

C.这只鸟死得可怜,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同情。

D.鸟死了也要把羽毛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献给土地,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执着

深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