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论《红高粱家族》与《暮光之城》的共性文化主题
引言
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出生于1955年,几十年的写作生涯中,著作颇丰,而且众多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产生很大的影响,获得过很多知名的权威机构颁发的荣誉奖章。《红高粱家族》是他代表性的作品,1987年5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包括《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分,获得《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十八名,《今日世界文学》七十五年来全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之一以及第二届冯牧文学奖。小说改编成电影《红高粱》后同样屡获好评,1988年在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收获最高奖金熊奖,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此殊荣。此外,该片还荣膺“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25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第5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故事片真实新颖奖等荣誉;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Meyer)1973年出生于美国哈特福,其成名作《暮光之城》TheTwilightSaga系列小说分为《暮色(Twilight)》(2005)《新月(NewMoon)》(2006)《月食(Eclipse)》(2007)《破晓(BreakingDown)》(2008)和《午夜阳光(MidnightSun)》(2020)五部分。此系列小说出版后,仅在美国本土,销量就已超过5000万册,全球销量则突破8500万册。作品获得了诸多荣誉,如纽约时报主编精选、出版者周刊“年度最佳好书”、亚马逊网站评出的“最近十年来最佳好书”、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的“十大青少年优良读物”及“十大最佳丛书”等。2008年5月,她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作为享誉世界的作家,莫言和梅尔的创作理念、风格以及文化内涵也引起研究者的强烈兴趣和探讨。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所有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表现在思想、习惯、风俗、家庭模式、语言等诸多非物质的内容上,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对知识和价值观的共同认识和表现。本文将就《红高粱家族》《暮光之城》这两部巨著的共性文化主题加以阐述。
一、小说名字的文化象征意义
一本书的面世,首当其冲进入眼帘的当然是书的名字,它可以是此书主题的高度概括,是精华中的精华。《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追述了“我”的家族祖先遵从自然生命力量的召唤,蔑视所谓礼法而敢做敢为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在情爱、家仇国恨方面所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生命态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红高粱这一普通的植物品种在莫言小说中给读者的印象是辉煌而凄婉,呈现出贯穿小说灵魂的主线作用。高粱地在作者故乡自生自灭,见证“我爷爷”“我奶奶”灵肉相交、与中国百姓一起经历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深重苦难,目睹“我爷爷”们上演悲壮大剧,辉映着英雄们灿烂辉煌的一生!它不是简单的无生命的农作物,而是有丰富生命活力的灵物,而《暮色》《新月》《月食》《破晓》《午夜阳光》这些日月光华盈亏则为斯蒂芬妮·梅尔用来命名她的《暮光之城》系列,恰当地吻合了宏大而惊心动魄的情节、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和复杂多变的心路历程:《暮色》意指日夜交会,人神共存,《新月》让读者体味着故事人物经历过的心碎和对渺茫未来的渴望、《月食》主题是内心挣扎后的神伤,《破晓》时分心中的种种疑团逐一破解,意指所有阻碍和藩篱终将击破,最后一部《午夜阳光》给读者呈现的是错综复杂的真相,给了这宏篇系列一个圆满的结尾。
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体现
魔幻现实主义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诞生于拉丁美洲的一个文学风格,其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百年孤独》是他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的代表性巨著。但面对西方评论界将他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本人向来是拒绝的,他指出:“看上去是魔幻的东西,实际上是拉美现实的特征。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对属于其他文化的读者来说似乎是神奇的事情,而对我们来讲则是每天的现实。”[1]他还说:“《百年孤独》的每一行字,我所有作品中的每一行字,都有着一个现实的起点。我给读者提供了放大镜,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现实。”[2]墨西哥文学评论家路易斯·莱阿尔认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并不是去虚构一系列的人物或者虚幻的世界,而是要发现存在于人与人、周围环境之间的神秘关系。具有神秘色彩的现实的客观存在,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泉。”[3]在这种写作理念的影响带动下,世界各国的许多作家仿效与采用,创作了带有本土特色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莫言作品也打上了它的烙印,那些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故事,主观上着重感觉世界,叙述起来恣意纵横,展现出一个神秘超验的世界,“死人与活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动物、植物之间也没有
文档评论(0)